劉教授聽完毛豆豆的話陷入了沉思。

第二天,劉教授就把自己手裡面的一臺相關手術轉給了毛豆豆。

劉教授全程站在一旁圍觀,毛豆豆用了三個小時,獨立完成了這臺難度不小的手術,用事實證明瞭自己的能力。

圍觀的很多醫生和護士走下手術臺後,都有同樣的感受。

不愧是劉教授手把手交出來的親傳弟子,確實有劉一刀當年的風範。

毛豆豆甚至獲得了一個新外號毛一刀。

如果說,一臺手術說明不了什麼,毛豆豆還年輕,還有機會用更多的手術證明自己。

臘月二十八,醫院一半的人都放假回了家。

劉教授和毛豆豆結束上一臺手術,時針已經指向六點了。

剛剛脫下手術服,準備下班離開。

就在這個時候,電話響了起來:急診室來了一個病人,主動脈夾層,情況十分緊急。

主動脈夾層多數病例在起病後數小時至數天內死亡,在開始24小時內每小時死亡率為1~2。

從發病開始,每過一個小時,就會增加1%的死亡率。

患者的血壓極低,再拖下去,可能撐不了幾個小時。

時間不等人,毛豆豆看著劉教授微微有些顫抖的手,沉聲道:“劉教授,我來吧!”

劉教授深深地看了毛豆豆一眼,“救死扶傷不是兒戲!”

毛豆豆點點頭,“我有把握能拿下這場手術!”

劉教授猶豫了兩秒鐘,把主導權交給了毛豆豆。

整個心髒外科團隊,包括醫生、麻醉師以及護士,全都重新穿上深綠色的手術服,立刻返回手術臺嚴陣以待,準備開始一場與死神的較量。

一場大型的心髒外科手術,單靠外科醫生是做不起來的。它需要各個環節的完美配合,需要一個團隊的默契合作。

對於這個團隊,包括毛豆豆,劉教授都有著充分的信任。

他們曾經連續28個小時做三臺a型夾層手術,在這片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誰也不肯輕易下火線。

只是,他現在年紀大了。

需要新鮮血液的融入。

就跟他說的那樣,手術不是兒戲,病床上的不是模型,而是生命。

同意手術的劉教授,比實施手術的毛豆豆更緊張。

手術十萬火急,勢在必行,留給醫生考慮的時間很短。

毛豆豆開始手術不過幾分鐘的時間,就面臨著第一個艱難的選擇究竟是要給患者置換人工瓣膜,還是做保留主動脈瓣的主動脈根部替換術?

人工瓣膜分兩種,一種是機械瓣膜,另一種則是生物瓣膜。生物瓣膜的使用壽命是15到20年,原則上,對於60歲以下比較年輕的患者,我們建議換機械瓣膜,而對於60歲以上的患者則主張換生物瓣膜。這位患者年紀不大,也就是說,等到他將來六十歲退休的時候,可能要再接受一次手術;而如果給他換機械瓣,患者就要面臨另一個問題——他必須長期服用抗凝藥。

主動脈根部替換術,通俗一點來說,主動脈瓣它就是一個門,只有在門框和門板都紋絲合縫的時候,這個門才能關得嚴。現在門板沒有壞,但門框變大了,那我把門框變小就可以了。

主動脈根部替換術也是基於這種考慮。

主動脈根部替換術適用於主動脈瓣功能良好,但主動脈根部明顯擴張,雙側冠脈開口明顯移位的情況;主要是沿主動脈瓣環切除主動脈竇,僅留5~6邊緣,將核實口徑dacron的人工血管近心端剪一約為直徑三分之二的缺口,並將缺口起始及重點處修剪為扇貝樣,將兩者對端吻合。

這一手術可避免換瓣所致的血栓、出血等並發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但由於難度高、風險大,國內很少有人做這個手術。

中國1000個心髒外科醫生可以獨立主刀做心髒瓣膜置換手術,那麼這1000個醫生裡面可能只有20個醫生能做這個手術。

就是這個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