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明珠溫和的熒光下,可以看到“水晶棺”內壁是一個光滑的弧形,大小正好可以躺進一個成年人。

內棺呈乳白色,整潔如新,在棺內壁上,似乎有些細小的孔洞和頭絲一般粗細的縫隙,不仔細觀察還看不出來。不知是用來透氣還是幹什麼。

“用手摸摸看。”蘇睿提醒梓楊。

梓楊伸手用手在棺內壁上仔細地摸了一摸,驚訝地看著蘇睿。

“這、這是陶瓷的?”

蘇睿點點頭。

梓楊倒吸一口氣說道:“陶瓷棺材雖然以前聽說過,但是非常罕見,這麼大型而又完整的陶瓷棺好像歷史上都沒有什麼記載。”

蘇睿點點頭:“是的,大件的陶瓷燒製非常困難,很容易開裂或者留下瑕疵。不過,不考慮其他方面,僅僅從物理效能上看,陶瓷製作的棺材應該是儲存屍體的最佳器具了。”

梓楊說道:“我記得以前從書上看到過,陶瓷是地球上物理效能最穩定的事物,假如有一天地球上的文明毀滅,所有的人類文明象徵——金屬、建築、書籍、木材、塑膠等等……都會在漫長的歲月中慢慢分解、腐蝕、風化直至消失,唯有陶瓷會完整地儲存下來,成為文明的最後遺蹟。”

蘇睿點點頭:“理論上是這樣。”

梓楊看看旁邊的水晶蓋板,遲疑道:“難道我們面前的這具是水晶陶瓷棺?”

蘇睿用手指在棺內輕撫著,“我也沒法確認,陶瓷做小型的骨灰罐倒還合適,但是做這麼大的整具棺材,簡直是聞所未聞。關鍵是,我們面前這具水晶陶瓷棺工藝如此精緻,細節方面做的簡直如臻化境,古代的人類能掌握這樣的技術嗎?”

梓楊沉吟道:“陶器、瓷器在中國本來就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先人掌握的一些技術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匪夷所思的。在西安掘出的兩千多年前的秦朝遺蹟中,就有一段完好的陶器製成的下水道,其製作的轉介面的工藝水準,放在今天都絲毫不過時。

還有水晶工藝,在戰國時期的一座土墩墓裡,曾經出土過一尊水晶素光杯,其製作精細程度甚至讓人無法相信那是古代製品。”

蘇睿點點頭,“你說得這些我也看過資料,但是跟我們面前的東西比那就小巫見大巫了。你看這陶瓷內棺和水晶棺蓋的品質和尺寸,實在太完美無缺了。“

蘇睿繞到水晶棺另外一邊,“來,我們把它抬起來。”

兩人輕輕地抬起水晶蓋,慢慢地合在陶瓷棺上,水晶棺蓋的邊緣跟陶瓷棺身完美地契合在一起。

“你看,嚴絲合縫——我甚至懷疑裡面可以形成密封的真空狀態——怎麼看也不像是古代人類所能創造出的作品。”

梓楊再次把水晶棺蓋揭開——與棺身相連的地方似乎是用了某種精巧的連軸工藝,沉重的水晶棺蓋翻起來毫不生澀,幾乎沒有什麼摩擦阻力。

梓楊伸手在陶瓷光滑的釉面上滑過,感覺觸手之處異常平滑,沒有一點瑕疵,內心也不僅感嘆其巧奪天工的精緻工藝。

蘇睿感嘆道:“這具水晶陶瓷棺雖然看不出年代,但是看外層覆蓋的這層泥土結痕,肯定比上面的蒙古將軍墓年代還要久遠,還有上面這些細縫和孔洞,如何製作出來的我實在想不通,即使是現代工藝也不見得能做出這樣的水準。”

梓楊道:“奇了怪了,那依你看這東西是什麼來歷?”

蘇睿道:“從這陶瓷品質上來看,我判斷這不是普通的陶瓷,而是太空陶瓷——我曾經在歐洲一個航空航天單位實習過,見過類似的產品。”

梓楊納悶道:“陶瓷這種東西,還能用在航天器上?”

蘇睿點點頭:“太空陶瓷因為具有耐高溫、耐腐蝕、而且絕緣性好,還可以防輻射等特性,也是航天科技裡的一種重要材料。”

梓楊疑惑道:“你的意思是這東西是一件現代科技產品?那麼是誰把它放進來的呢?問題是怎麼放進來的?”

蘇睿站起身來,深吸一口氣,“即使以人類當前的工藝水準,也未必能做出這樣的產品,我懷疑,這是一件越人類科技的級文明裝置。”

梓楊吃驚地張大了嘴:“你的意思是?這是一件外星文明的史前遺物?”

這時青文和阿衝也從濃霧中走了過來,他們已經探查完整個平臺的邊緣,聽到兩人討論的聲音,也一起走了過來。

看著面前的“陶瓷水晶棺”,兩人也是很吃驚。

梓楊問他們巡視的情況如何,阿衝沉聲道:“我們之前都想錯了,這個高臺不是人工建造的,其實是一座天然的小型環形山。”

梓楊愣了:“環形山?你的意思是像月球上那些環形山一樣?”

阿衝點點頭。

雖然可見度很低根本看不清幾米外的事物,但梓楊還是習慣性的打量了下四周,詫異道:“難道這是被高空墜落物衝擊出來的環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