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章 沙姆巴拉(第2/4頁)
章節報錯
第一次探險隊裡的恩斯特.克勞澤,那個植物學家和昆蟲學家,同時也是探險隊的攝影師,曾拍攝了數萬米的膠捲。其中的一部分攝影膠片戰後在德國的一個共濟會所在地被發現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根據看過的人說,膠片中有拍攝沙姆巴拉入口的影象――當然,根據官方的說法,所有資料都在大火中被焚燬了。
梓楊想起一事,繼續問道:“那這個哈勒探險隊跟靳國強提到的灰姑娘行動有什麼關聯嗎?就憑他們5個人的話,似乎也無法承擔運送、隱藏納粹寶庫的任務吧?”
蘇睿點點頭:根據筆記本中的記載,第二次探險活動除了哈勒等五位科學家組成的探險小組之外。還有一批納粹黨衛隊組成的精英軍隊暗中隨行,希姆萊給兩組人分別制定了兩套任務,水晶鞋計劃、灰姑娘行動。
梓楊聽到這裡恍然大悟。“我明白了,灰姑娘行動的任務是納粹藏寶。”
“而水晶鞋計劃的目的是尋找沙姆巴拉洞穴!”
蘇睿點點頭,“是的,納粹黨衛軍負責執行灰姑娘任務,做德國戰敗的最壞打算。而哈勒探險隊則負責水晶鞋計劃,研究地球軸心力量,為納粹復興扭轉戰局做準備。奇怪的是,兩組人一開始互相併不清楚對方的任務。
希姆萊性格多疑、謹慎,他做這樣的安排或許是希望即使一個任務失敗了,也不會影響另外一個任務的執行。
而且他對自己的這些手下也並不放心,讓他們分別執行任務也是避免他們掌握更多的資訊。
連第二支探險隊的隊長海因裡希.哈勒,很多事情也都矇在鼓裡。
只有少數黨衛軍精英知道同時有兩個行動在執行,但是對於具體的水晶鞋計劃細節也並不知曉。“
聽到這裡,梓楊大氣也顧不得出,問道:“那麼後來呢?兩個行動都完成了嗎?”
又覺得自己的問題有些可笑,如果水晶鞋計劃成功的話,今天的世界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蘇睿盯著火光,緩緩地說道:”海因裡希.哈勒率領的探險隊在1943年到達西藏,他在西藏的探險活動一直持續到1951年,哈勒1951年從拉薩回到奧地利,當時他隨身攜帶了大量檔案。
因為他的納粹身份已經暴露,所以當即被盟軍抓獲,他隨身攜帶的資料也被英國人沒收。“
梓楊道:“那批檔案裡都記載了些什麼?”
蘇睿搖搖頭道:“不清楚,但肯定是跟西藏探險有關,納粹進入西藏的檔案保密級別較高,按德國、英國和美國的規定,有可能在2044年後解密,也有可能永遠塵封在歷史中。
但是,我們在洞穴中發現的那個黨衛軍軍官的筆記記錄了大量的哈勒探險隊的事蹟,從中,我們或許可以猜測出這批檔案記錄的秘密。”
梓楊道:“那個黨衛軍精英,跟這支探險隊有什麼關係嗎?”
蘇睿深吸了一口氣道:“我們在洞穴中發現的那個黨衛軍軍官,就是哈勒探險隊的軍事長官,希姆萊的心腹――彼得.奧夫施奈特。
在奧夫施奈特的筆記中,記錄了哈勒探險隊發現了沙姆巴拉洞穴這一資訊,並且提取了神秘元素,包括洞中的岩石樣本、弱水樣本。
但是探險隊在探索沙姆巴拉洞穴的時候出現了意外,有人感染了神秘元素死亡,但是又進行了重生,成為不死生物――為了隊伍的安全,彼得.奧夫施奈特強行命令隊伍中止探險,撤離沙姆巴拉洞穴。
回到駐地之後,哈勒立刻決定,提取洞穴裡的神秘元素進行研究。
但是他們的研究被當地人發現,因為觸動了禁忌,他們被當地的土司驅逐出境。
在離開西藏的過程中,隊伍遇到了不明生物的襲擊,哈勒跟奧夫施奈特的隊伍走散,奧夫施奈特帶領一批人一直逃亡到羅布泊――我們在洞穴裡發現的那些黨衛軍屍體,就是這批人最終的宿命。
而跟奧夫施奈特走散的哈勒,孤身一人重新回到了藏區,憑藉一口流利的藏語和見風使舵、巧舌如簧的本領,竟然混入了藏族的上流社會,一直到1951年才離開。
這之間他都做過些什麼事情,我們就無從知曉了。”
梓楊沉吟道:“原來我們在洞穴中發現的那批黨衛軍屍體,就是灰姑娘行動的人員啊!
奧夫施奈特他們的隊伍是遭遇了什麼樣的襲擊?是不是跟我們一樣遇到了煙魂?哈勒怎麼會跟奧夫施奈特走散獨自回到藏區?
蘇睿道:“奧夫施奈特的筆記中沒有提及這些,但是我們推測,這兩個人互相併不瞭解對方的任務。
根據我們分析,哈勒帶領的幾個科學家主要是執行水晶鞋行動,而奧夫施奈特帶領的十幾名黨衛軍士兵則是執行灰姑娘行動。
希姆萊把這兩支隊伍放在一起不知道是出於什麼目的。“
梓楊道:“有可能是彼此互相監視,也有可能是奧夫施奈特要負責保護這幾名科學家的安全。”
蘇睿點點頭,“嗯,可能初衷確實是這樣,可惜因為彼此之間資訊不透明,導致兩個人之間產生過數次爭執和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