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道:“懷隱這般青年才俊,到鴻臚寺這樣的地方,倒是正相合。”

雲銳能怎麼辦?他還能說不不成?

只能“高高興興”謝恩了。

大熙近些年,接連大敗烏厥,克丹以及海外琉球等國,周邊小國們自然都夾著尾巴過日子,不止如此還紛紛上京表明自己的衷心,如此一來,鴻臚寺倒成了炙手可熱的地方了。

雲銳年紀輕,長得又俊,還能說會道,這種露臉的活,自然合適他。

雲銳因為不能去庭州,著實難過了一陣,但事已至此,他到鴻臚寺上任之後,發覺此處常能跟各國使節打交道,接觸各地風俗,倒也有趣得緊。

加之形象出眾,為人風趣,竟然沒幾年,就讓他幹到了鴻臚寺少卿一職。

鴻臚寺有位玉面少卿,自此成為京城的一段佳話……

——“水囊之緣”

貞定十三年春,善州境內突起風霾,沙塵遮天。

崔知節所在的善州西平縣同樣受了災。風霾過後,崔知節帶人到各處巡查受災情況,卻不想風霾去而複返。

崔知節在幫村民找尋丟失羊群的途中,自個兒卻迷了路,四顧茫茫,不知自己從何處來的了。

無法,只得邊做記號,邊慢慢往外走,他想著自己走得不遠,應當很快能找到方向,若是不行,縣衙的人應當也能很快找到他。

小半時辰過去,正當崔知節有些疲累時,就聽到遠處一陣馬蹄聲。

他也顧不得許多,當即便往馬蹄聲那邊兒跑去,邊跑邊喊。

原以為是縣衙的人來找自己,卻不想並不是。

來人白馬黑衣,秀發高束,見著人便勒停了馬。

崔知節先開口道:“在下西平縣令崔知節,因風霾迷路在此,請問此處可是回村鎮的道路?”

“在下善州府折沖校尉馬驚月。此處是回村鎮的路沒錯。”

馬驚月介紹過後,又問崔知節可要送他一程。

崔知節先是道謝,後又拒絕,畢竟這位馬校尉是女子,他們二人也不好共乘一騎。

“行吧,那你慢慢兒走吧。”

馬驚月重新翻身上馬,很快便夾著馬腹遠去。

崔知節聽著馬蹄聲越來越遠,也接著抬步往前走。

卻不想方才遠去的馬蹄聲又轉了回來。

這回,馬驚月將自己身上的水囊卸下,扔給了崔知節。

“水也不帶就敢出來亂走,你膽子可真大。”

說完,還不等崔知節反應,她便又打馬遠去了。

次日,下值回家的崔知節,路過鋪子,走進去買了一隻新水囊。

……

————

番外到這兒也就結束啦,給大家留下一些小小的遐想吧!

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