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希妍的腦海裡,無數思緒在湧現,無數資訊在變化,新的邏輯在不斷地梳理。

神觀異能,以邏輯線為基礎,縱覽全域性,追本溯源……

天宇聯盟的前車之鑑尚在眼前,長生集團一旦掉進深淵,恐怕比天宇聯盟更加難以收場。

因為,作為方知舟最核心跟腳的長生集團,它膨脹的太快了,快到了長生集團根本沒有時間去融合同化,沒有時間去錘鍊沉澱。

反而因為長生集團不斷地膨脹,快速地膨脹,被不斷稀釋,魚目混珠,泥沙俱下,面臨著失控的風險。

要知道,長生集團從七人籌劃建立生態農場開始,真正組建註冊成立到現在,連一週年都不到。

但是長生集團卻已經膨脹到連一眾高管都無法認識的地步,許許多多的職員連連提升或者直接外聘,每每以幾何級數放大。

如果不是基於長生集團從一開始就建立的全面管控系統,長生集團可能早就崩潰了!

因為這樣瘋狂擴張而無法夯實根基,無法凝聚塑造核心文化,無法沉澱底蘊的勢力,轟然倒塌的比比皆是,不計其數。

這一點,陳希妍其實早就有所考慮,這也是她當初並沒有主張急於催促推出虛擬意識技術產品的原因之一。

哪怕是容國英主導了鉅額的長生投資,陳希妍也是一再提醒注意控制擴張的步伐,這都源於長生集團根基的淺薄。

不過這一切,在和平時期,只要管控好資本運營,管控好資本賬戶,有這幾棵搖錢樹在手,核心文化的塑造還可以慢慢來,還可以慢慢地沉澱底蘊,從而根深蒂固,枝繁葉茂。

陳希妍也有這個信心,在三至五年內,為方知舟塑造出一支一流的核心團隊,成為世界頂尖的企業集團。

但是,風雲變幻太快了!

熟悉的世界,短短兩三個月,變得面目全非。

異域入侵,世界末劫,勢力融合,為生存抗爭,開始走上歷史舞臺!

這樣的變化,就需要從以資本管控為核心的企業經營模式,迅速轉變為以武力、資產、人員甚至地盤的勢力經營模式,這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態。

可以說,如果沒有方知舟的武力突破,沒有以長生安保為核心的大量中堅力量的快速提升,沒有對虛擬意識主腦的絕對把控,長生集團在這種天地大勢的變化之下,必然被肢解成碎塊,最後被各種各樣的勢力集團吞得一乾二淨。

可以說,這三個方面是長生集團保持純粹『性』與獨立運轉的根本,缺一不可。

沒有方知舟的宗師進階與獨特的御劍異能,那麼他作為小勢力的首腦,就只能選擇依附大勢力。

沒有以長生安保為主體組建的長生之劍特戰軍團,他跟光桿司令沒什麼區別,獨木難撐。

沒有對虛擬意識主腦的絕對把控,北方戰區的主導權同樣輪不到長生集團做主,只能成為一個打手。

所以,方知舟從植物人狀態恢復過來,與一眾夥伴們跌跌撞撞走到今天,除了他們的刻苦與拼搏,更多的是時勢造英雄!

但是,時來運轉不會一直都在,時來運轉也不過是扶搖之風,腳踏實地的經營勢力,才是根本。

這就是勢力經營的生態,在關鍵的時刻,武力的維持與核心的把控,是保持勢力地位穩固的根基。

在這個方面,李尋秋顯然比長生集團的任何人都看的長遠。

她剛到長生集團,就藉著華龍幫地痞挑事的機會與特勤部支援的東風,慫恿著方知舟發展武力,砸入重資,籌建規模龐大的長生安保。

這既有她對危機的預感,對幸運的直覺,也有著世家傳承經驗的敏銳。

沒有千年的王朝,只有千年的世家,大抵如此……

面對這樣全新的勢力經營領域,陳希妍一直在適應,一直在調整狀態。

同時,她也不斷地加強了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文化理念塑造,但這遠遠不夠。

因為,御天降臨之後,破曉之劍從觀察跟隨希望之子的角度,變成了正式公開宣佈追隨救世主,一舉讓方知舟的聲望達到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