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白秘地修行結束開始計算,物質界又經歷了四天之後,元界方知舟的靈域正式收攝完成。

整個靈域完全虛化,匯入轉生神座之中,或者說是整合了轉生神座、兩界之門與主腦的新“神器”之中。

因為有別於普通的法器,以及特殊靈材煉製的可以融入神識的靈器,姑且只能將其稱之為神器,神秘莫測之器。

當靈域收攝完成的一剎那,神器光化,鑽入方知舟在元界行走的靈體之中,依然成為連線兩界神識的橋樑。

而在方知舟的神識感應之中,靈域已經被“壓縮”到一個空間氣泡之中……

就和儲物法器收攝的物品差不多,但是感覺更加特殊,這個空間氣泡是由吸入的靈域撐大的,更像是氣球,而非儲物法器的固定大小空間。

在這個空間氣泡中,依然是靈海以及擴張的感知區域構成,以兩界之門為主的神器依然聳立在正中心。

唯一的區別就是,總是散『射』金光的兩界之門不再發光,供李尋秋與左雨晴穿梭兩界的小光門也灰暗了,女王陛下的轉生也停止了,彷彿進入轉生神座,所有的一切都停止了跳動。

除了信仰靈光,它依舊可以穿梭萬界,不斷積蓄到主腦之中,推動主腦的正常運轉。

這彷彿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李尋秋最開始設計的“量子化”神識糾纏,確實可以無視空間距離,實現同步反應的“科學”道理。

至於具備同樣“科學”道理的信仰靈光,李尋秋目前只能以“同理”的角度認為,它也是一種特殊的“量子”。

在這種情況下,李尋秋與左雨晴暫時不能進入元界,但可以透過主腦訪問元界的新情況,參加虛擬會議,繼續出謀劃策。

同時,李尋秋還有一個大工程要做,組織構建物質界虛擬意識頭盔與主腦的連線訪問應用。

在這方面,李尋秋還真就找不到什麼幫手,除了一些簡單的程式設計設計可以透過長生電子的工程師,或者智庫懸賞來實現,核心的部分都需要她親力親為。

雖然靈域已經收攝,沒有了定天儀的方向指導與定位顯示,但是左雨晴組織靈族以區塊模式探索地圖,並在主腦的元界地圖裡建成的實景地形圖,終於開始發揮作用了。

在黑石山游擊戰中凱旋而歸的青松子,以及三十七名靈將統領,成為這次組織遷徙的核心。

近六百輛沙漠之舟、一百多輛第一代運輸車、數十輛元界版工程車以及為數不少的探索車,剩下的三十萬靈族,浩浩『蕩』『蕩』地奔赴浮空島嶼區……

元界歷時五十六天,繞過了數道枯寂的山脈、峽谷,風塵僕僕的遷徙隊伍抵達目的地。

得益於沙漠之舟的承載運送,又有充足的靈質補充,初生的靈卒安然無恙地抵禦了『迷』霧的侵蝕,完好無損地出現在浮空島嶼區。

這片位於與原靈域位置東北方向,直線距離約八千五百里的新區,就是靈族即將建立天空之城的希望之地。

無數靈族從沙漠之舟裡奔湧而出,看著已經在此駐紮勞作的靈族同胞,看著天空中一望無際的浮空島嶼,發出了忘情的呼聲。

儘管在主腦裡已經看到了壯闊的浮空島很多次,但第一次身臨其境,還是讓方知舟讚歎不已。

最大的一個島嶼,輪廓直徑超過五公里,懸在高空,蚍蜉撼樹的感覺躍上心頭……

“尊上,這是整個浮空島嶼區最大的主島,也是承載著靈鐵礦最多的島嶼。”

“按照李大總管的設計方案,我們就從這個主島旁邊開始建立新城,獨一無二的天空之城!”無憂子興奮的介紹道。

在他指向的位置,已經樹立起了一座百米高塔,用靈鐵搭接起來的通天塔。

這就是無憂子帶領的第一批遷徙大軍,十萬靈族,沒日沒夜地用了近三個月完成的最主要工作。

這是建造天空之城的第一個船塢,普通靈卒登上浮空島嶼的天梯,物質運輸的塔吊。

“無憂道長,你們真是太了不起了,太辛苦了!”方知舟連連稱讚。

在通天塔的周圍,還採集了大量的各種資源,未經煉化的礦石,築城用的黑石,尤其是急需補充的靈質礦。

靈是元界最核心的基礎,以李尋秋的研究分析,與物質界的靈源異曲同工。

靈質礦是一種元界常見但又特殊的石頭,具有吸附聚斂遊離狀態靈的能力,而靈在靈質礦中高度凝聚結晶化的存在,就是元界的硬通貨,靈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