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集團在武康縣將軍屯幾個村的生態農場建設,最先搭建起來的就是五個萬米廠房的育苗基地,後面還有五個育苗基地的二期專案正在開工建設。

已經投入使用的育苗廠房內,溫暖如春,蘭博士的團隊已經開始指揮工作人員開展特種作物的育苗試驗了。

試驗的特種作物以長生制『藥』需求的『藥』材為主,將來第一批特級品質的補氣丹、養氣丹就要從這裡產生。

而初期規劃的四萬畝『藥』材種植基地顯然是不夠的,蘭博士這邊除了已經和地方『政府』洽談追加六萬畝的『藥』材種植專案之外,還正在策劃建立大規模的植物工廠來提高效率。

長生農業這邊工程進度催促的第二緊迫的,就是養殖基地建設與生態肥自動化複合製造系統。

這套系統就是蘭達博士透過米國考察之行後,進行修改完善的,將生態養殖與有機肥合成緊密的結合起來。

為滿足整個生態農場的需求,養殖的規模也會非常龐大。

整個養殖基地以肉牛為主,次之生豬、羊、雞,同時還引入野豬與梅花鹿等專項養殖專案,以滿足一些特殊的需求。

特別是蘭博士等人研究的農害殘留分離技術已經進入了工程化階段,對無害養殖飼料的生產加工再無技術障礙,生態農場的第一個綠『色』迴圈的輸入端已經成熟,對養殖基地的工程進度也就催促得就更緊急了。

而承攬這個養殖基地工程的還是臻品建設,他們已經承諾四月初完工第一期工程。

所以長生農業這邊已經按這個進度開始安排相應種牛、幼牛、生豬苗等等的供貨進度。

其它的生態環境監控系統、自動灌溉系統、生態農場研究基地、辦公樓、食品加工廠等建設也如火如荼的開展著。

可以說,在源源不絕的資金支援下,坐落在武康縣的長生農業工作推進的速度,讓視察的曾縣長也驚詫不已。

依託於方知舟收集的各種基因技術的參考,李明楊教授的餓死草控制技術也在實驗室取得突破,改變其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一年生,改變了依靠根鬚就能夠滋生蔓延的特『性』。

實驗室控制母體催生種子,種子可以單獨發芽成長,保持了它原有的對養分包括農害殘留的掠奪『性』快速生長能力,保持了它固氮自肥的能力,但抹去了它自然繁衍的能力。

這種二代餓死草可以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裡淨化一方水土,李教授的設計方案就是在這個時候對其進行收割,連根拔起。

收割的二代餓死草,全部進行粉碎,用蘭達博士研究的分離技術進行處理,然後將剔除農害的廢渣全部進入有機肥製造系統,實現對養分的充分回收利用。

而李教授發明的專用餓死草母本已經轉移到了防備森嚴的特勤部進行看護,這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技術。

進行了基因修剪、迭代改良的二代餓死草已經與土生土長的餓死草截然不同,除了少數幾個核心成員,又有誰能發現其中的蛛絲馬跡呢?

如果今年這項技術在長生農業進行規模化的驗證成功後,這項技術將會成為推進純綠『色』生態農業的核心技術,而農害分離技術、有機肥合成技術等都是次級關鍵技術。

這就是長生農業不依靠方知舟的異能,也能夠立足的純綠『色』生態產業技術!是最至關重要的發展根基。

不過發展的過程,也未必就是一帆風順。此時,位於武康縣郊的興隆飼料廠,不對,現在改名叫長生飼料加工中心的門前可是人聲鼎沸。

興隆飼料廠原本是武康縣國營飼料廠,有三百多人,但很快被市場所淘汰。

後來破產改制變成了私營企業,但在當今飼料廠強者恆強的市場經濟環境裡,廠子經營舉步維艱,更主要的是依靠代工勉強維持,一個廠子滿打滿算連一百人都不到。

蘭博士主要是相中了興隆飼料廠的地理位置,既靠攏縣城,又距離高速和鐵路站不遠,與將軍屯的生態農業基地也在武康縣城的同一個方向。再加上廠房條件也還可以,佔地面積也有近四百畝,也就動了收購的心思。

雙方一個願賣,一個願買,價格也公道,以五千八百萬的價格成交。其實也就是賣了一個地皮價,原興隆飼料廠的裝置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

變成長生飼料加工中心之後,蘭博士第一個要求就是關停所有生產,除了寥寥無幾的裝置,其餘全都送廢品收購站了。

然後就是現有幾個主要廠房的整修,原來搭建的一些鴿子窩工棚全部拆除,其餘不合理的廠房全部夷平,騰出空間,開建新的飼料加工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