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順帝至元七年四月初過後,武當掌門張三丰和太玄莊莊主姜希夷二人分別於天柱峰和鴻蒙峰閉關。

兩人皆謝絕待客,武當上下所有事務交由大弟子宋遠橋,而所有慕名上太玄莊上挑戰的人,全由太玄十三劍出手。

江湖上的人不知道,這二人為何忽然閉關,特別是風頭正健的姜希夷。

他們只知道,張真人九十五大壽時,姜希夷忽然上天柱峰,同張真人談了一席話後,便形成了如此結果。

那日雨後山中,姜希夷同張三豐兩人在紫霄宮中,姜希夷說出了自己的困惑後,兩人一陣沉默,姜希夷先說出了自己練劍煉劍之路,而後便問道。

姜希夷道:“當年有人告訴我,若想變強不必殺人,我雖手持兇器,卻不願染血。”

張三丰聞言點了點頭,姜希夷五年來劍下沒有一條人命,此時江湖中誰人不知。

姜希夷繼續道:“我今日上山前,遇見了一群元兵,他們在殺無辜百姓,我不再殺人,但心中卻知道,這些人所為喪盡天良,可是卻不知道,我到底要不要殺他們。”

張三丰聽到“元兵”二字,面上神色一變,他平生最恨的便是元兵殘害良民。雖然張三丰平日不許門人弟子同人輕易動手,但若是遇見了元兵肆虐作惡,下手卻不必留情。張三丰沉吟道:“元兵殘暴人人得而誅之,姜莊主心中又何必糾結?”

姜希夷頓了頓,道:“手上血太多,便會迷失本心,我不想迷失本心,今日前來,求張真人解惑。”

張三丰道:“你可有殺人之心?”

姜希夷道:“無。”

張三丰道:“但你劍氣縱橫更是裹挾殺氣。”

姜希夷道:“因為我曾經殺過一人,所以有殺意,我的劍也有殺意,卻無殺心。”

張三丰道:“我見你本性是一個好孩子,你若不想殺人,那便是救人,可眼下世道惡人橫行,你若放過一個惡人,便是害了許多好人,你若想救人,那便只有殺了那些該殺之人,只要不濫殺,心性堅定透徹,便不會輕易迷失本心。”

姜希夷道:“此後我該如何?”

張三丰道:“你可否嘗試過閉關?”

姜希夷道:“常常。”

張三丰道:“你是閉關時心中想什麼?”

姜希夷道:“閉關之時,心中想著的自然是該如何變強,如何用劍。”

張三丰道:“你心中所想只有你一人?”

姜希夷道:“不然該如何?”

張三丰道:“武功、心境皆脫出於自然,我等一生追求的不過是自然,生老病死也是自然,我見你用劍已自然如風,你心中不如將自己置身於天地間,細細想想何為本心。”

姜希夷眼中精光一閃,起身對張三丰作揖,道:“多謝張真人提點,眼下我需辭行即刻往崑崙去了。”

張三丰笑道:“姜莊主不等過了老道的大壽再下山嗎?”

姜希夷道:“此時宜早不宜遲。”

張三丰道:“那老道便不留你了,姜莊主走好。”

姜希夷再對張三丰抱拳辭別,之後馬不停蹄向崑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