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外一個人,孫果,他的眼神裡就充滿了...平靜的殺意。

眼前的人是孫果呢?

還是了因的心魔?

這是了因和自己心魔對峙的過程。

“五年前我在樹下悟佛,我看見了因果,我看到了麻雀,為何會被我錯手打死,我看到了他為什麼會淪為畜生,我還看到了小翠的前世做了什麼孽,為何那個善良的姑娘要被打死。”

“因為這便是因果的法則,所以他們都該死。”

“那個女孩背後的日本軍官,做了多少的孽障,所以她該死,所以我就殺死了她。”

此時此刻,眼前蓬頭垢面的孫果,就一臉平靜癲狂的來到了了因的面前。

平靜的癲狂。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來這裡就是來當他們的報應,有什麼錯?

佛教講因果,講大善大惡,講因果報應,講大乘佛法,講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但不是我。

我不信佛。

我信現世報。

...

一片沉寂。

來自片場的沉默。

因為此時此刻,華仔他就入戲了,從最開始被意外消磨到出戏,再到如今這孫果一來,立刻就進入了入戲的狀態。

最懂作品的,不一定是編劇,不一定是導演,但如果能夠代入進去的話,那麼這個最懂的就一定是演員。

現在的華仔已經完全入戲。

就像照鏡子一樣看著孫果。

不過這鏡子卻是一片反面鏡,看到的是反著的自己。

“他很懂劇本,絕對絕對非常懂劇本。”

此時的韋嘉輝,作為其中一個導演,也作為大塊頭的編劇,他就完全能夠看得出來。

眼前這個孫果,他被設計出來就完全是了因的反面,甚至是心魔,一個不具體,有點抽象的..“報應”。

這種象徵性的角色,一般只是作為主角的擺件來使用。

最後讓主角開悟。

然後工具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然而此時眼前這個連名字都不知道的演員,他的“孫果”。

就在鏡頭裡。

完全的像了因的鏡子。

一陰一陽,一體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