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型拍賣會

十八歲前,姜若初沒有為錢發過愁。

十八歲後,她一直在為錢發愁。

姜若初的爸爸住在醫院裡,每個月都需要一筆不小的醫療費。

醫院勸他們放棄爸爸治療,像姜爸爸這樣成為植物人的,醒過來的機會微乎其微。

姜若初和媽媽、弟弟不願意,再苦再難,他們都不想放棄。

覺得只要人還有一口氣在,就有希望。

姜若初的媽媽賣掉房産、汽車、首飾,還掉一部分債務,可還有五千萬債務。

這些年,他們全家都在努力賺錢還債。

債主知道罪魁禍首不是他們,加上他們家還錢很積極,逼得也沒那麼緊了。

姜若初大學畢業後,便去了拍賣行工作,做這一行能接觸許多富豪,只要她足夠機靈,就能在工作之餘抓住商機。

比如她在接觸客戶時,瞭解到沒有拍到藏品的客戶中意什麼型別的名貴珠寶或是字畫,只要她能找來令對方滿意的貨物,便能賺到一筆手續費。

慢慢的,她混出自己的名堂,她本想辭掉拍賣行的工作,專職做私人買手。

不過拍賣行的老闆很欣賞姜若初,與她聊了許多次。

姜若初不好拂了老闆的心意,便留在拍賣行做兼職。反正做兼職時間比較自由,她還能繼續拓展人脈。

在姜若初收到珍珠金手鐲時,她很快就想到了合適的買家。

桑婉,這位闊太太平時最喜歡收集珍珠首飾,之前她在拍賣會上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豪擲千萬購買了一條天然珍珠項鏈。

只要是桑婉看上眼的,錢不是問題。

正巧,今天下午在照山莊園有一場小型首飾拍賣會,拍賣所得會捐給女性公益機構。

這種拍賣會規模不大,有點類似於沙龍活動,說穿了其實就是本地的某位太太攢的局,然後邀請一眾親朋好友來參加。

姜若初打聽到桑婉會去,便馬不停蹄趕去拍賣會現場。

會場佈置成兩部分,拍賣活動在室內,茶話會在室外,拍賣分成兩次進行,第一輪拍賣結束後,中間會有二十分鐘的休息時間,讓參加活動的賓客可以交流感情。

說是交流感情,其實懂得都懂。

就是相互吹捧和吹牛的環節。

這套私人拍賣會的活動流程是姜若初設計的,後來大家都十分滿意,便照搬這套流程,這也是拍賣行老闆這麼欣賞姜若初的原因。

做這行,不僅要會看貨物的價值,還要會看人心,私人拍賣會裡,拍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時間“交流”。

姜若初到了之後,沒有急著去找桑婉出貨,畢竟現在桑婉的心思都還在拍品上,貿然打擾只會讓她嫌煩。

今天第一輪拍賣的最後一件拍品是一條珍珠手鏈。

在場的人都知道桑婉喜歡珍珠首飾,與她相熟的人甚至還打趣桑婉:“看看,又是你喜歡的東西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