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結局1 故事準備結局啦

不知是不是趙北岌身上煞氣太重, 他話音剛落,大殿內幾盞宮燈瞬間熄滅,烏雲遮住月光, 一陣冷風吹入殿內, 燭火閃爍照得人影不斷搖晃, 猶如地獄惡鬼。

看著盛怒中的趙北岌, 不少人有些打怵,畢竟北燕小郡王的兇名無人不知, 他徒手斬斷戎狄王腦袋的事情, 至今都還震懾著戎狄餘孽。

襄雲侯陽必愕看向一人可抵千軍萬馬的小郡王,對他的殺意更深幾分。

只要鎮北王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 繼位的不管是世子還是小郡王,世家跟淮南將永不見天日,下場只有挫骨揚灰。

因此不管是世族的榮耀, 還是淮南的皇位, 他們這次只能贏,不能敗。

藏於袖中的雙手微微握緊, 陽必愕上前:“殿下息怒,此案尚未有定論, 還需再議。”

趙北岌反問:“再議什麼,方才襄雲侯說,父王的案子需大理寺、刑部跟宗人府聯合稽查, 今夜正好內閣的幾位大人都在此, 不如就定下稽查的人選如何?”

刑部尚書溫道簡深知自己逃不過,主動上前:“不知郡王殿下想挑選何人來負責此案?”

“溫大人這是在說玩笑嗎,本王常年帶兵打仗,如何認識朝中的官員?莫不是大人想趁此時機給本郡王扣個結黨隱私的罪名, 讓本王也入獄。”

要知道,世家當初彈劾王閣老的罪名之一便是結黨營私,霍亂朝綱。

被趙北岌渾身霸氣壓得喘不過氣的溫道簡只覺得汗流浹背:“既然殿下沒有合適的人選,下官提議讓刑部侍郎應瑕主審此案如何?”

聽到熟悉的名字,趙北岌眉毛輕挑問:“應瑕,當年跟大理寺卿公明闕一起查淮南河盜殺人案的哪位?”

“正是,當年應瑕以刑部員外郎的參與調查此案。”

趙北岌再清楚不過,所謂的河盜殺人案,實則是榮親王讓曾經的東伯侯賀蘭明殺人滅口的罪行,所以這個應瑕必定是淮南的人。

而他們要應瑕主審,就更能證明父王在衢州背上殺人的罪名,必定是淮南跟世族在背後做的手腳。

這群人慣會算計,如今卻急於攀咬父王,給父王定個莫須有的罪名,屬實狗急跳牆,手裡沒牌可打。

如此趙北岌覺道:“可。”陽必愕沒想到這趙北岌竟如此爽快的答應查案的人選,如此為確保計劃順利,也提議:“那大理寺這邊,就讓寺丞孫興參與,殿下覺得如何?”

孫興做事細心縝密,在大理寺當差多年,從未與人有過齷齪之語,經手的案子完成得也很漂亮算是可用之才,趙北岌沒有理由反對,因此同意:“無異。”

此案關乎皇族,宗人府這邊必定要由一位身份貴重的皇親參與,陽必愕再問:“那宗人府這邊,殿下屬意誰?”

趙北岌冷笑問:“不知襄雲侯覺得誰合適?”

趙氏嫡系人丁不算興旺,如今留在京畿的唯有睿王算是身份貴重,其餘皇親又壓不住鎮北王難堪大任。

為了不引起懷疑,襄雲侯建議:“不如讓晟郡王參與調差如何。”

晟郡王趙臻,太祖之弟端王的孫子。

當年太祖讓端王管轄北城,端王卻只顧著斂財享樂,導致北城民不聊生,滋生邪教和濫賭之風,因此被砍頭,其親眷也遭流放。

後來先帝感念舊情,加之皇族子嗣凋零,將端王之孫接回京畿,賜封郡王。

這個趙臻雖不是紈絝子弟,卻極為認死理,他認定的事情十頭牛都拉不回來,但他要查一件事情,就一定會認真查到底。

如果不是襄雲侯提起,他都忘了還有趙臻這個皇叔,趙北岌道:“既然侯爺舉薦,本王也無異,只是...”說著掃視了一遍了在場的官員,“既都要查案,不如把清河長公主涉嫌殺害皇貴太妃一案也一併在查,以及王閣老為何怒撞丹鳳門的事情一起查清楚,算是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聽到這,陽必愕臉色陰沉幾分,若是讓宗人府查皇貴太妃的死,必定會牽一發而動全身,查出淮南其他案子,甚至王閣老被逼撞門而亡的事情也會拔出蘿蔔帶出泥,引起天下學子的口誅筆伐。

趙北岌此舉,是想把事情鬧到難以收場的地步。

陽必愕絕不允許事情朝著難以控制的局勢而去,因此道:“皇貴太妃之事,長公主已經承認是她所為,何須再查。”

說母親認罪,趙瓊枝可是一萬個不服,遂上前理論:“母親什麼時候認罪了?從皇貴太妃的死訊傳出至今,母親從未親口承認人是她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