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遲說:“若是,我父王在京中,將一人逼上了絕路,此人為了報複我父王,又或是為了洩憤,便派出一隊人馬,以殺我為任務,留在西南時刻埋伏我。”

“倘若這批人馬在一個月前從京城出發來尋我,出發數日後我父王方才發現那人行此同歸於盡的瘋舉,因而傳信於我。”

“如此,刺客與信便要互相追趕。”

“有第三人知曉此事,他自覺此事有趣,他在推算了刺客的腳程後,決定幫這批刺客先尋到我。”

“只要讓豐寧侯來尋我赴宴確定我的行進路線,在推算刺客的行進路線,在我快到陽德郡時,這批刺客恰好也到陽德郡附近,刺客聽聞我要赴宴的訊息,便會就近埋伏。如此,峽道便是最佳埋伏位置。”

“因著此人的幫扶,刺客的到來,便比信要更快。”

如果他推斷沒錯的話,這兩日,他父王的信就會到他手上。

但此推斷也說明瞭一件事……

虞秧停住步子,說:“有人一直在盯著世子。”

單純送信的速度,肯定是比大批的刺客過來的速度要快。

會做出派近百人光天化日殺朝廷命官的人,必然是已經瘋了,不要命了,抱著“你不讓我活我也不叫你活”的念頭。

所以如謝遲所說,派刺客的人定然跟肅安王府有關。

王爺近來將人逼上了死路,叫對方恨上了。

王爺不可能很晚才知曉對方發瘋準備對謝遲下手,拉謝遲同歸於盡,所以送信提醒謝遲的日子也不會比刺客晚太久。

但刺客還是比信先到。

關鍵原因就是豐寧侯來找謝遲赴宴。

虞秧想象著,有個第三人,他不止盯著謝遲,甚至知曉信該到哪裡,刺客會到哪裡。

然後那人唇角噙著笑,漫不經心地用一支筆在地圖上標上三個點,算上距離,畫上線,確定了刺客和謝遲之間的最短距離,並確定了一個點,能讓刺客比信更早碰到謝遲。

最後,他選擇了豐寧侯來推進這個屬於他的算術遊戲。

遊戲成,謝遲死。

遊戲不成,他也無所謂,他與刺客本來就不是一夥的,只是恰好豐寧侯請世子上門罷了。

更要緊的是,這人,想玩遊戲,但他又不是非要殺死謝遲。

不然,以此能耐,他完全可以給埋伏再加點料。

古怪的人。

眾人理解此意,不由都看向院門。

所以,豐寧侯能找到屠文瑤在哪裡嗎?

唯有謝遲仰頭望著那彎被藏匿在雲後的月牙。

他想起那日初見豐寧侯。

客棧外積雪厚重。

一身紅衣的男子在百步外便下了馬車。

為表誠意,那男子散開了掃雪的下屬,踩著雪,一步步走向客棧。

最後於客棧門外,深深作揖,高聲喊道:“豐寧侯府祝起銘請見世子!”

那是個很優異的男子,滿腹經綸,心懷悲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