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 81 章 前任漁陽知府……(第2/4頁)
章節報錯
進到宴客的大廳,最顯眼的匾額題字乃是齊宗帝所賜,“儒商世家”。據說這是百年前,唐家在洪災時,舉全族之力救助百姓,齊宗帝為表彰他們所賜。
再看這廳裡俱是紅木傢俱、名家字畫,就知道唐家的家底不菲。
“南宮行首。”
“唐行首,不必客氣,我今日來是以糧商的身份。”
“南宮家的生意,即便是才開始做,也很快能做大,這聲行首您當的。”唐家家主隨即將其他人介紹給了南宮雲辭。
今日赴宴的糧商也很有意思,全是南邊的商人,一個北地之人都沒有。
唐家主看出她眼裡的疑問,主動接話道,“九州與旁的地方不一樣,糧食商會分南商會和北商會。雙方約定好各自在南北做生意,互不幹擾。”
“外地的生意呢,也是事先約定好的嗎?”
“外地自然是各憑本事。”
這頓飯請她加入南商會是順帶的,主要的還是給她講規矩。一是南北劃分,南邊的商人不能跑去北邊做生意;二是九州為了多些商稅,要求他們這些糧商的售價不得低於700文石。
南宮雲辭想到了徐京墨給她說的糧稅之事,果然是人為調控出來的。限定售賣的範圍,再規定最低價,那這些糧商自然要把大量的糧食運去外地賣了,不然哪裡賣的掉。
“若是我南北都開糧鋪,既加入南商會,也加入北商會,可否?”
唐家主是怎麼樣也料不到她能想出個這樣的法子,在場的一些不知內情的小商人卻開始盤算了,他們是不是也可以這樣?糧食外運是有成本的,400文石收回來,600文石賣出去。除掉運費,一石也就能賺100文,若是在北邊去賣賣,反倒可能賺的更多。
幾位知情的會董都在彼此眼裡看到了一種名為“無奈的情緒”,“南宮行首,您這樣做,九州又何必分為南北呢。”
“冒昧問一句,這北商會何人能做主?”
北商會,不,北邊其實只有一個人。唐家主說,“你若能尋到原老闆,可問他一問。”
南宮雲辭沒應下這諸多的“規矩”,自然也就沒有加入南商會。唐家主早就料到這個結果,也不強求,南宮雲辭與他們這些人不同,非常之人自然該行非常之事。不過,北邊那位原老闆,可不是個好相與的,當年那幾家不信邪的人,如今墳頭草都不知長了多高了。
回到自己家,南宮雲辭就吩咐道,“墨雨,北邊的糧鋪交給你去安排。”
她有預感,北邊的糧鋪是做不起來的,而且她也不見不到那位原老闆。
墨雨問,“小姐,北邊是處處都開,還是隻開一兩個鋪子試試水?”
“每個城池都開一個,若是無人問津,就試試降價。”她想了想,又說,“就像京都那樣,找四周的村莊去談談,我們用固定的價格,或者高一點的價格能不能把持貨源。”
這位原老闆是控制了市場,還是控制了貨源,還是一切盡在他的掌握之中呢?
南宮雲辭雖然沒有加入南商會,但是也沒有在南邊搞事兒,讓一眾糧商懸著的心放回了肚子裡。
“爹,要不要用我媳婦兒的名義請南宮行首來家裡?”
“不必,等她動作吧。”唐家主看了眼蠢兒子,“你好好看著,多學學。”
南宮家的糧鋪好像雨後春筍一般,在各地都開了起來。嚴知府知道以後,也沒什麼反應,覺得南宮雲辭不過是個貪心的婦人,不足為患。
南宮糧鋪在北邊開的越多,就虧得越多,雖然這點銀子她虧得起。
“徐京墨到漁陽了嗎?”
“大人,尤大人送信來說他已經到了,去了官學以後,還主動給學子上了一課。”
主動上課?徐京墨若是真的打算從科舉這做出點功績,漁陽可不是個好選擇,不過這事兒不難,“派人去盯著他,看他是不是隻關心官學。”
“小的明白。”
張茂雖然放了徐京墨去漁陽,但是讓劉知事跟著他,美其名曰帶他熟悉環境。
徐京墨不能拒絕,甚至對這個明面上的耳報神態度很好。“劉知事,北路這邊可有什麼豪商值得本官去見見?”
“稟大人,北邊只有糧商稍成規模,但是他們一般都不在本地。”
“這是為何?”
“下官聽說是外地的糧價更高,所以糧商們基本都在外跑生意。聽說有的人甚至在其他地方購置家業,一年到頭也回不來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