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收的季節

金秋時節,遠方的稻田已經金黃一片,放眼望去,都是勞作的農民。看到稻穗上滿滿的穗粒,充滿風霜的一張紙臉上,都笑開了花。

羅青芝家裡的田地都已經拿給有才叔在種,就等著秋收後分糧即可。

栓子走在門邊,“嫂子,盛良叔那我已經送過來,這兩次趕緊我忙著割谷,下兩次趕集我再送去送,這是這次的收益,嫂子你收著。”

羅青芝伸手拿著:“家裡種的可多,還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啊。”

栓子思索,“估計還得要個五六天,我們家還好,只有幾畝。你看看春嬸家和有才叔家裡,那才厲害,不過他們兩家人都多,一人一把鐮刀,幾天就能幹完。”

羅青芝點頭也是,術業有專攻,這些鄉親幹活可是個個都是個好手。

三嬸曹氏曹慧過來看到栓子和羅青芝說話,趕緊朝著羅青芝開口道:“青芝,山上你當心,我們收拾得好的不得了,你生完寶寶後上去看。”

說完拉著栓子出門,這可得早點去,趁著天氣,早點搞完,還可以趁著日頭正好多曬曬。

羅青芝看著三嬸這風風火火的樣子,不由覺得好笑,這還是不是她剛醒來的樣子。潑辣是潑辣,但那股勁卻不一樣了。

笑著拉著小英一起在外面走著,肚子也越來越大,多運動才對生産有好處。

小英在旁邊小心翼翼地照看著,生怕有個好歹。

羅青芝看著旁邊的小英,心裡思考,小英正好是秋收時節的生日,自己可得給她好好準備一番。

說來,來這都快好幾個月了,朝夕相處的都是小英,小小年紀卻行事越來越周到。果然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

小英見嫂子又發呆,已經見怪不怪,嫂子總是這樣,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小心”,還是沒忍住多提醒兩句。

走著走著走到春嬸家,看著這春嬸旺財叔帶著兩個兒子在割稻,兩個兒媳錢氏和林玉玲正抱著稻穀放在一堆,安安和小花在後面撿著稻穗,小小的年紀卻也知道糧食的珍貴。

羅青芝帶著小英走進,看著還有一個陌生的男生正蹲著幹活,難不成這是她女婿?

羅青芝:“春嬸,你這一家可真熱鬧,這位大哥就是姐夫吧。二姐沒有跟著一起回來?”

春嬸:“這不是農忙,家裡地多,大順昨天就過來幫忙。趁著這兩天忙完,我們酒坊好正式開工啊。”

這個節骨眼,就等著招人準備上工,這個月的酒還能勉強供應,必須加大投入力度。

二姐夫姓劉,叫劉順,和二姐有兩個兒子,現在都還小沒帶過來,比安安小一點。劉順是個老實性子,春嬸當時看著老實疼人,才把女兒嫁過去。

要說父母的眼光真是獨到,你看,這麼多年,二姐兒在劉家過得順心順意。生了兩個兒子後,就是連婆婆都不敢對他大吼大叫,這地位一下就立了起來。

果不其然,劉順聽到春嬸的回答,也只是朝著羅青芝簡單笑笑,憨憨地點點頭。

羅青芝笑道:“這可真是快,看今年這個架勢,這個稻穀這麼飽滿,今天總算能吃個飽飯。”

旁邊的錢氏趕緊應聲附和:“可不是嘛,要是像前年,不是下雨就是洪水,把這秧田都淹得見不到苗了。真是好多人餓死啊。”

這兩年日子稍微好過點,要知道在之前可是經常發生洪水,處處賣兒鬻女,人間一片慘劇。

就一碗稀飯,都可以救回一個人,叫人看到這樣的豐收能不快樂嗎?

還得是大齊朝派人修建水庫,兩邊分流,緩解河流壓力。要不然這地區還有得鬧呢。

說起這個,周圍的人都紛紛害怕,這好日子才剛剛開始呢。

林玉玲:“大嫂,都過去啦,你現在提這個幹嘛啊,之前你們去鎮上擺攤效果怎麼樣啊。”

羅青芝瞬間豎起耳朵,一臉期待的看著錢氏和山子哥,要知道這一個月她都在忙碌著酒坊建設。下次送酒的時候還得要去瞧瞧才行。

春嬸和旺財叔還淡定一點,之前可都問過。成華和大順一臉期待地望著錢氏,之前一直聽聞,這他們兩個都沒有見過呢。

說到這個錢氏就一臉得意,叫你們不讓我說,現在都看著我吧。

和山子相視一眼,見山子點點頭,便說:“這兩次還真行,我們響午都賣光啦,可比我們種地來錢快哆啦。要是這樣一直賺下去,我後面就可以送安安去學堂啦。”

錢氏說完之後開心地抱著稻穀堆在稻堆上,大家聽著也都是笑。

羅青芝更是高興,錢氏兩口子為人圓滑,小攤有人維持下去她就很開心,要知道這可是她生意的開端啊。

傍晚,羅青芝看著他們運著幾十包稻穀回來,放在沿上晾著,就等明天太陽出來時就可以暴曬。

像春嬸家這樣的村裡好幾戶呢,一家人白天都在外面忙碌,晚上回去的時候帶著滿滿幾十大袋。一年的收成慢慢堆滿整個院子,堆得臉上溢滿笑容。

忙忙碌碌,收紅薯紅稻穀,這一月的辛苦都在這個月體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