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勝果(第1/2頁)
章節報錯
休整一日,大軍有序班師。
代北之戰,代軍殲敵過萬,自身重傷及陣亡五千人,值得一提的是陣亡將士多出自元從、國姓及同宗。
此事也給拓跋珪了敲響警鐘,讓他明白鮮卑才是代國的基本盤,只有他們才會為代國浴血奮戰。
作為領袖,拓跋珪必須要站在鮮卑立場上看待問題。
急不可耐的推行漢化,無異於自尋死路。
在五千人的重大傷亡下,代軍斬獲馬匹、甲冑、物資不值一提。
但若是著眼全域性,此戰戰果無比輝煌。
此戰,既定戰略意圖全部達成。
其一軍事上的勝利足以鞏固拓跋珪權威。
其二暫時解除了來自西南方向的威脅!
其三將士經歷此戰,戰力必勝往昔。
其四北都光復在望,雲中唾手可得!
雲中郡,趙武靈王始置,歷經秦、兩漢,雖疆域有所變更,名終不改。
大河流經此地,水網縱橫,塞外稱之為敕勒川,天朝謂此地曰前套平原。
以雲中為根基,招攬部眾、鼓勵生產、發展農業、坐觀中原紛爭,豈不美哉?
拓跋珪的下一個目標是河套。
設使朔方、五原、雲中、雁門、代五郡橫連,又有幾人能當?
……
登國元年(384年),六月十五日,晴。
大軍跋涉五日,抵達距牛川咫尺的南池。
六月的南池波光粼粼,清澈的湖水倒映湛藍的天空,池內蘆葦叢生,水鳥翔集,池邊牛羊成群。
大獲全勝的代軍將士騎著膘肥體壯的駿馬,握緊短兵,眼神犀利注視前方,身軀筆直挺立,氣勢雄渾,行走間,馬蹄踏碎青草,濺起片片綠茵。
不時見到策馬的漢子手持套馬杆;姑娘們提起衣角趕著牛羊,笑聲陣陣,如春風吹拂,又似銀鈴脆響;孩童騎上心愛的小馬駒,手執小巧的角弓,嬉戲打鬧。
如此江山,豈不讓人留戀?
望著如畫般的草原盛景,出征將士都不禁放緩腳步,欣賞起這美麗景色。
拓跋珪展顏一笑,只覺自己身處世外桃源之中,兩軍交鋒令他精神壓抑、心力交瘁,此刻也不禁放鬆下來。
胡床美人、絲竹管絃,拓跋珪迫不及待想要發洩內心壓抑的負面情緒。
由於歸附部族過多,牛川草場不堪重負,部分部族遷徙至牛川周圍,如今牛川人流遠不如拓跋珪舉行即位大典之時,雖不至於冷冷清清,卻也顯得蕭索不少。
代軍大勝而歸的訊息傳至王帳,引得王帳部民歡呼不已,這其中固然不乏一些誇大之言,但沒有不識相之人提出質疑。
拓跋觚、拓拔遵、燕鳳、長孫嵩、穆崇五人率領部民聚集在王帳以南,望眼欲穿等待拓跋珪歸來。
部民也是竊竊私語,激烈的議論著這場戰鬥的戰果,爭執不休。
兩刻鐘後,地平線上浮現一條黑色長龍,長龍蜿蜒向北而來,正是回師的代軍。
戰勝的代軍將士胯下高頭駿馬昂揚,眼神凜冽,氣勢如虹。
位於三軍前列的拓跋珪褪去面上的倦容,換上一副堅毅的神色,目光炯炯,波瀾不驚。
部民看著大軍氣吞山河的威勢,心中皆是一驚,不自覺的咽口唾沫,隨即熱烈的歡呼聲響起。
遊牧民族崇尚強者、崇尚強權,拓跋珪大勝獨孤部,自然而然的取得部民擁戴,這也宣告著他的統治更加穩固。
將士們被這種夾道歡迎的氣氛所感染,皆是面有得色,享受著戰爭帶來的榮耀。
復行二三里,大軍停駐,拓跋珪策馬入營,俯瞰腳下,一切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