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三分政治、七分軍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落座之後,拓跋珪態度溫和,稱讚起拓跋紇羅“孤雖常在盛樂,卻也對漠南之事有所耳聞,卿外卻諸藩,內安百姓,短短半載時間,消除劉顯寇掠漠南的影響,使人丁更甚往昔,有大功於國。”
“大王謬讚,老臣愧不敢當。夷狄勢屈則降,勢強則叛,王師先勝劉顯,後勝庫莫奚,兵威強盛,四方歸附,本是常理!臣實無可稱道者。”拓跋紇羅態度還是一如既往地謙遜。
“叔祖過謙!”拓跋珪挽起衣袖,舉樽遙敬“當初賀蘭部舉棋不定之時,叔祖不顧性命安危力勸賀蘭訥奉孤為主,無有叔祖,無有國家,亦無今日之魏王!叔祖之功,孤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拓跋紇羅見即位為王的侄孫如此厚恩自己,也不禁流露出幾分感動,道出一件陳年往事“先王即位之時,年方十九,收烏桓,定朔方,擊高車,敗慕容,先王一生的成敗都是我親眼所見……大王出生那一夜,天狼星青光大盛,閃逝向南,先王望著浩瀚的星空對我說,安定中州、帶領拓跋氏走向更廣闊天地的必定是這個孩子,今日,老臣不得不歎服到先王的先見之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拓跋珪笑笑沒有說話,時至今日,他已經完全理解古人“宣揚祥瑞”,鼓吹“君權神授”的舉動,對於封建王朝、家天下而言,這些都是必要之舉。
又講幾句面面俱到的客套話,拓跋珪才問起真正關心的問題,賦稅。
“輸馬之事準備的如何了?此番中軍將士俱在,大軍正好將牧民繳納上來的馬匹驅至敕勒川牧苑,省得漠南專門派丁,押送馬匹。”
“這……”拓跋紇羅面上嘴角微微牽動,苦笑一聲,答不上話。
拓跋珪見他表情,心下了然,溫聲問道“可是有什麼難言之隱?”
“恕老臣直言!”拓跋紇羅沉吟一番,沉聲答道“當初大王下令,牧民以戶為基準,每歲輸良馬一匹,而今看來,此令是有些想當然了。
若是不限良馬劣馬,牧民再咬咬牙,倒是勉強可以歲輸一馬,但現如今,朝廷只限上供良馬,六成以上牧民都繳納不上來,即便加上野馬苑捕到的野馬,也還差足足五成……”。
說完,拓跋紇羅才抬頭看拓跋珪的表情,拓跋珪表現得很平靜,牧民納不上來讓豪族、勳臣補上不就行了。
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才是正道。
拓跋珪開門見山說道“不如以羊為基準,百羊每歲輸馬一匹,千羊每歲輸馬十匹,以此類推……諸卿看看,此舉可行否?”
“若真如此,只怕會有人不滿,鬧出亂子。”拓跋建試探說道,他可是有四千頭羊,若是新的法令施行,受損的可就是他們這些大貴族了。
“若真有亂子,討平就是了,從盛樂發平叛大軍,兩日便可到牛川。”拓跋珪眸子一白,聲音變冷,宗室裡有不少緊守自己利益的頑固派。
拓跋建聽到拓跋珪冷冷的言語,哪敢再言,目光轉向兄長拓跋紇羅。
拓跋珪也將目光移向拓跋紇羅,此事要成,還非得這個叔祖不可,也只有他的輩分、資歷,才能壓得住拓跋氏的宗室子弟、國族子弟。
“叔祖,您以為呢?”
拓跋紇羅起身,斟酌良久,幽幽一嘆“老臣以為,此舉可行,不過,老臣希望負責此事,勸導宗族子弟。”
拓跋珪頷首“善!此事,孤就交給叔祖了。”
喜歡風起代北請大家收藏:()風起代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