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西巡(第1/2頁)
章節報錯
八月中旬,安同繞過漠南返回盛樂。
安同此番出使後燕,並未見到慕容垂,只見到了最不受慕容垂待見的兒子慕容麟。
當年,慕容垂攜諸子逃亡秦國,慕容麟半路逃跑,告發便宜老爹,後來又告發兄長慕容令偷襲龍城,慕容令因此殞命。
這能待見才怪!慕容垂沒來個大義滅親算是仁至義盡了!
雖然沒見到慕容垂,但好歹是換回了麥種。
以良馬換取麥種,慕容麟沒有拒絕的道理,更何況有著廣泛民意支援燕國並不缺少糧食。
拓跋珪命人將麥種送往屯田處,按照預計,霜降之前應該可以結束耕作。
九月,拓跋珪踏上西巡之路。巡視領地,也是鮮卑首領的日常生活。
作為馬背上的民族,巡視當然不需要御駕,是以拓跋珪帶上張袞、全旭、長孫道生、於慄磾及千餘騎士便出發了。
過白渠水,一路西行,拓跋珪也發現了制度不完善的好處,不用恪守禮儀、祖制。
時下,屯田大業剛剛開始,田地、農人多集中於一處,道途所見確實是一副凋零之象。
拓跋珪西巡之意不是體察民情,民情不用體察,往最差的方向想象即可。
臨近冬季,拓跋珪將大河西面鐵弗部的危險程度提升兩級。鐵弗部與拓跋部的恩怨可以追溯到百年前,如今已是五世之仇,距離九世之仇只差四代。
對於代代反骨仔的鐵弗部,拓跋珪沒敢掉以輕心,鐵弗首領劉衛辰雖然屢降屢叛,節操為人不恥,但他能周旋於秦國、代國兩個大國之間,收服柔然,也不失為一時之才。
燕鳳對他的評價是狡猾多變,算是很中肯的評價。
不一日,便至雲中舊城,也是昔年拓跋珪被俘虜的地方……。
目視滾滾東流的荒幹水,拓跋珪不由心生感慨,昔年的亡國貴胄、垂髫小童,已經成為掌控二十萬民眾的王者。
一別經年,再次回首往事,恍如隔世。
曾經縱橫沙場、所向披靡的鄧羌已化為塵土;言出法隨,總御玄朔的天王苻堅面對慕容衝進退失據,早已沒了當初一鼓平江南、揮師定西域的志氣;萬年秦王姚萇、燕王慕容垂皆已垂垂老矣;非常人的呂光也已不在壯年……
唯有舞勺之年的自己,雄姿英發,肇定王基,帝業正起。
想到王基、帝業,拓跋珪忽然想起一件忘諸腦後的大事,低喃道“西巡之後必須重訂國號,早早立下正統,為將來對付僭晉作準備!”
拓跋珪沒有入雲中城,長孫嵩聞訊趕出,二人於白渠水畔談起民情。
長孫嵩還是過去的儒雅模樣,只不過神色有些疲憊,這也難怪,如今代國的統治階層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幾乎沒人有治理國家、治理百姓的經驗,更別說不到而立之年的長孫嵩了。
對於曾經雪中送炭的長孫嵩,拓跋珪略顯恩寵,令他近前三步之內答話,“治理百姓與治理部民可有不同?”
“大有不同,治理百姓,事事皆需考慮,比治理部民難上不止一籌”長孫嵩話中不免抱怨,但更多的是主政一方的喜悅。
拓跋珪笑著頷首,又一一問起人口情況、田畝幾何、土地品質、屯田狀況、鑿渠引水……事宜。
“臣到任之後,按照王上之令施粥賑濟,發放救濟,百姓多有歸附!計有一千四百戶,五千餘人,臣任命勤於稼薔者為保、甲長,令其組織屯墾,效果顯著”。
“但因為缺少農具,田地開墾效率較低,截止日前,堪堪開墾出三千頃!”
“三千頃田地皆是良田,據老農講,畝產當在兩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