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冰雪消融,萬物復甦,草木萌芽,鳥語啾啾,一派生機盎然之象。

與此同時,一則訊息以驚人速度席捲草原代王嫡孫拓跋珪將於牛川大會各部,復立代國。

這一訊息令整個草原沸騰,而那些拓跋氏的宗親舊臣更是備受鼓舞,一些小部族聞訊後感覺時機到來,匆匆趕著牛羊奔往牛川。

如此一來,草原上出現了一道盛景,東南西北無數帳落牛羊向牛川匯聚,彷彿朝聖一般。

鑑於慕容垂已年近六十,部分士人認為慕容氏後繼無人,將目光轉向少年英雄拓跋珪,幽並之地的有志士人皆闊別師友,前往牛川,準備一展胸中所懷。

一時間,牛川如同草原上的一顆明珠,璀璨照人。

……

廣寧郡北部,一支三萬人的隊伍正緩緩向西遷徙。

在安同的屢次勸說下,王建同意歸附拓跋珪,這三萬人便是王建的部眾,他們戴著樺皮高帽,騎著高頭大馬,牽著肥犬,趕著牛羊,奔赴牛川。

年近四旬的王建,早已沒了雄心壯志,此刻他正望著遙遠的西方,怔怔出神。

良久,王建長嘆一聲“也不知我這選擇是對是錯?”

其身側有一青年,頷下短鬚,面色驕狂,正是王建之子王斤。

“若父親後悔,率部迴轉廣寧即可”王斤不明其意,試探著建議。

王建搖搖頭“你以為我烏桓人還能崛起嗎?與其作慕容氏的炮灰,不如屈居於拓跋氏帳下,畢竟我二者有親”。

王斤點點頭,烏丸人確實已經是昨日黃花,那些投效慕容氏的烏丸人大多被消耗在了堅城下,命運悲慘,對慕容鮮卑來說,烏丸人是異族。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嘛!

深受此言困擾的可不止烏丸人,爾朱川的契胡人也是,他們因膚色白皙不似中原人種,經常遭到欺壓,又因為勢力較小,忍辱負重。

當拓跋珪要復立代國的訊息傳到爾朱川后,契胡首領羽健動起了心思,他決定率部前往牛川投效拓跋珪。

自羯趙之後,中原再無雜胡的生存空間,脫離這片苦海,說不定可以有另一番天地。

懷著這番心思的不止羽健一人,幷州之地常被匈奴、鮮卑欺壓的無根腳胡人紛紛投向拓跋珪。

拓跋珪即將召開牛川大會的訊息也令劉眷、劉衛辰側目,然攘外必先安內,二人開始撕下面具,明火執仗吞併附從部族,壯大本部。

……

苻秦雲中守將聽聞拓跋珪召集舊部的訊息後,火速傳遞給幷州刺史府。

晉陽北郭城闕上,秦國驃騎將軍張蠔負手而立,遙望北方,面上帶著憂慮、痛苦、無奈諸多複雜的情緒。

“只怕我大秦邊民又要淪落於胡塵之中了”張蠔喟然長嘆一聲。

他是與王猛、鄧羌同一時代的名將,如今故人皆已仙逝,只留下他感懷這千瘡百孔的大秦。

在他身後,恭敬立著一箇中年男子,此人乃是幷州刺史王騰。

“何事?”張蠔淡淡發問。

“長樂公(苻丕)派參軍封孚前來徵召兵馬,並求將軍發兵救援鄴城,請將軍決斷”王騰道明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