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攣鞮氏(第2/2頁)
章節報錯
面上卻恭敬回答道“臣不知主公所言何事?”
拓跋珪見他如此識趣,心中甚感安慰,沒有再多說什麼。
忽的,全旭跪地請罪“燕長史方才尋過主公,被小臣攔下,請主公責罰”。
拓跋珪聞言,輕拍額頭,此刻他算是明白紅顏禍水的含義了,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美色傷人最甚,此言不虛。
“延誤政事,罪在予一人,汝何罪?且起身吧”拓跋珪暗自懊惱,擺手道“長史現在何處,我去見他”。
“劉顯大營經過亂兵肆虐,青壯十不存一,燕長史與穆崇校尉正在收攏餘人,清點牛羊”。
“汝可知後軍何時能夠趕至此處?”
“後軍多老弱婦孺,又輜重數以萬計,日行三十里已是極限,依臣估計,最快也得兩三日”。
說話間,二人便趨至俘虜大營。
在劉顯部十三名部首的宣撫下,劉顯部剩餘老弱放棄了抵抗,被燕鳳安置在如渾水東岸六里的狹長地帶。
這裡也存放著劉顯部積蓄數十年的物資。
拓跋珪行至燕鳳身邊,見他正在指揮士卒安置牛羊,朗聲問道“聽聞燕師有要事與我商議?”
燕鳳轉身看到拓跋珪,面帶笑意,拱手施禮“確有一事要奏於主公”。
“方才之事,固吾之過也”拓跋珪以為燕鳳要說攣鞮氏之事,搶先認錯。
燕鳳見狀,搖頭笑道“聖人有言‘食色性也’‘知好色則慕少艾’,臣非勸諫此事”。
“昔孟子見齊宣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對曰:“昔者大王好色,愛厥妃。《詩》雲:‘古公亶甫,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故事的意思很簡單,齊宣王說:“我有個壞毛病,我喜歡女色(恐怕不能施行你所說的王道、仁政)。”
孟子對答道:“從前周太王也喜歡女色,他非常寵愛他的妃子太姜。對此,《詩經》曾經這樣描述:‘古公太王為搬家,早晨起來騎駿馬,沿著漆河岸邊走,來到邊陲岐山下。帶著愛妃太姜女,來把新居細考察。’在周太王當政期間,他注重百姓的男女婚嫁之事,因此國內沒有嫁不出去的老處女,也沒有娶不到媳婦的光棍漢。如果大王喜歡女色、能夠與百姓共同享受,那麼您施行王道、仁政還有什麼困難呢?”
拓跋珪聽出他話中的蘊意,拊掌稱讚“燕師,真賢人也!”
君臣二人相視一笑。
言談間,一條影響後世的官配製度逐漸出爐。
……
太祖妃攣鞮氏,雁門人,匈奴貴種。建元末,庫仁為嫡子顯納之,及太祖破顯,納為后妃,有寵。
——《魏書》后妃傳
喜歡風起代北請大家收藏:()風起代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