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勢力初成(第1/3頁)
章節報錯
建元二十年,孟春。
叔孫、達奚、丘敦、素和、庾五部聚集長孫部,歸附拓跋珪。
不過,這種歸附只是名義上的歸附,各部仍保持相對獨立性。
拓跋珪自然不甘心做個傀儡,他逐漸下定決心削弱這些部族的自治權。
明面上削藩自然是行不通的,漢朝削藩引發七國之亂,晉朝削藩引發八王之亂,明朝削藩爆發靖難之役,清朝削藩引起三藩之亂,這些殷鑑猶在他的眼前。
故而拓跋珪決定和平削藩,利用劉顯部帶來的巨大軍事壓力,暗中奪取諸部青壯,籍此掌控各部。
拓跋珪坐在主位,對外高喊“通告六部首領來我大帳議事。
“是”,帳外傳來全旭的應答聲,如今他是拓跋珪的內侍長。
半柱香之後,各部首領魚貫而入。
“拜見主公”。
各部首領躬身行禮。
拓跋珪抬手示意諸人免禮:“今日召集諸位來此,是有一件大事相商”。
諸部首領互視一番,叔孫部頭人叔孫普洛率先開口“臣願聞其詳”。
“劉顯部屯駐如渾水,佔據長城豁口,我欲擊破劉顯,匯合賀蘭部及宗親數萬帳,怎奈兵力不足”。
叔孫普洛聽出拓跋珪此言蘊意,面色微變“請主公眀言”。
拓跋珪見叔孫普洛明知故問,心中暗恨,面無表情道“如今大敵當前,我等應合兵一處,勠力同心,共抗強敵!”
想到劉顯部的萬餘騎兵,諸部首領心中皆是畏懼,卻都不甘交出族中青壯,不由互相看向彼此。
拓跋珪冷眼看著諸部首領的舉動,眼睛裡射出一道寒光:“諸位莫非想獨善其身?
諸部首領面露驚容,不敢回話。
拓跋珪也不欲逼迫過甚,揮袖命令道“不消多,各部出五百騎,自帶弓馬即可”。
叔孫普洛聽到拓跋珪強硬的措辭,心中雖有不滿卻也不敢反駁,低眉順目站立一旁,沉默不語。
長孫嵩見狀,知道自己必須代表長孫氏表態了,便大笑道“臣聞皮之不存毛將不附!覆巢之下無有完卵!願將青壯兩千人悉數交予主公”。
這也是長孫兄弟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他二人認為拓跋珪能夠成一番大事,方有此舉。
拓跋珪聞此言,胸中一股熱流湧動,暗含感激。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其他五部首領雖多有不願,但見長孫嵩已經表態,也紛紛點頭稱是,拓跋珪這才臉色稍霽。
“既然諸部都同意出兵,便速去準備吧,明日辰時校場點兵,若有老弱病殘,休怪我翻臉無情!”拓跋珪冷厲的聲音響徹大帳。
諸部首領應諾,匆忙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