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淝水之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苻堅也認為機不可失,留大軍於項城,親率八千騎趕至壽陽,與苻融匯合,同時派出襄陽之戰被俘的晉朝舊將朱序勸降謝石等人。
朱序本就心懷晉室,他表面上對謝石說“強弱異勢,不如速降”。
暗中則向謝石等人透露情報,言明秦軍虛實“若秦百萬之眾盡至,誠難與為敵。今乘諸軍未集,宜速擊之;若敗其前鋒,則彼已奪氣,可遂破也。”
此時,謝石已經偵知苻堅親臨壽陽,內心非常猶豫,不敢輕易接戰,最終,在輔國將軍謝琰的多次勸說下,接受了朱序的建議,決定主動出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自此,晉軍徹底改變作戰方針,正式轉守為攻。
十一月,謝玄以北府悍將劉牢之為先鋒,率軍五千,向屯駐洛澗的五萬秦軍發起進攻。
兩軍相聚十里時,秦軍便早早地依靠洛澗,擺好陣勢以逸待勞;劉牢之則是一刻不停,強渡洛水猛攻秦軍,其攻勢撼天動地,如同天雷劈向幽谷,秦軍慘敗,梁成亦沒於陣中。
此役,劉牢之大破秦軍,殺敵一萬五千,一戰成名。
之後,謝石、謝玄統率晉軍主力水陸並逼近壽陽,佔據了八公山以及淝水北岸,與駐守硤石的胡彬取得聯絡,戰線連成一片。
此時晉軍在八公山及淝水北岸佈防,與秦軍隔河對峙,秦王苻堅與陽平公苻融登上壽陽城頭查探敵情,遠遠望見晉軍佈陣嚴密,又見八公山上草木齊整,誤以為全是晉兵,苻堅面容驚懼道“此亦勁敵,何謂弱也!”
此時秦軍雖然在洛澗吃了敗仗,但在淮淝前線仍有二十多萬大軍,於是苻堅令秦軍加固淝水西岸防線,扼制晉軍使其不能渡河。
謝玄見狀採取激將法,派出使者對陽平公苻融說“君懸軍深入,而置陳逼水,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者也。若移陳少卻,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不亦善乎!”
秦軍諸將紛紛進言“我軍兵多,晉軍兵少。我軍扼守淝水防線,使晉軍不得渡河,方是萬全之策啊!”
但決策權顯然不在諸將,苻堅再一次作出了一個錯誤決定“我軍只需稍退幾步,待晉軍渡至一半,以精銳鐵騎突出掩殺,便可速戰而勝”。
苻融也認為此計可行,便指揮少量軍隊後撤,讓出空地任晉軍渡河,然而秦軍一開始撤退,便陣腳大亂,之前被俘虜的東晉舊將朱序、徐元喜等人趁機在秦軍後陣大喊“我軍敗了!我軍敗了!”
一時間秦軍陣型大亂,後撤的部隊越來越多,直至一發不可收拾,半渡而擊的計策不僅沒能實現,反而給晉軍提供了充足的渡河時間。
謝玄、謝琰、桓伊及八千北府精兵趁勢渡河,開始追殺秦軍退兵。
混亂之中,苻融策馬來回賓士,巡視戰陣,企圖制止正在潰退的秦軍,然而潰退的軍隊又豈是人力可以制止,更加不幸的是,苻融被亂軍衝落馬下,沒於戰陣之中。
二十萬秦軍也如同退去的潮水,開始全線潰敗,八萬北府兵趁勢壓上,乘勝追擊,斬殺無數。
逃亡的秦軍聽見寒鴉鳴叫,風吹樹響都以為是晉軍追來,絲毫不敢停歇瘋狂逃命,相互踩踏致死無數。
這二十萬秦軍十之七八都死在了逃亡的路上,橫屍遍野,晉軍窮追不捨,一直追至青岡,秦軍在北渡淮河時,淹死、凍死及被殺士卒幾乎使淮水為之不流。
至此,淝水之戰落下帷幕,晉國大獲全勝,秦國倉皇南顧。
戰後,苻堅收攏千餘殘兵投奔慕容垂。
謝安留下一個“小兒輩,遂已破賊”的典故。
而北方,也即將迎來新一輪的諸侯爭霸。
只不知,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
“魏諸後婦人之識,無足論獻明皇后者。”——李延壽
喜歡風起代北請大家收藏:()風起代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