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明月見兩兄弟眉目傳情,其樂融融,吃吃一笑,隨即數落起拓跋珪“你我母子情深,又何須日日請安;如今你應當追溯先人的過往,努力謀求大業”。

拓跋珪不假思索答道“母親與弟弟就是我的大業”。

賀蘭明月娥眉微蹙,幾欲開口,卻終究沒有出言,她不知道以何種身份出言,是一位母親,抑或是代國世子妃。

拓跋珪沒有忘記此行的正題,他希望全旭能夠融入進這個集體,便手指全旭介紹道“母親,這是我新收的侍從”。

賀蘭明月瞥一眼全旭,微微頷首“我兒長大了,知道馭人的道理了”。

“娘給不了你什麼,可娘身後也有賀蘭氏的三萬帳,你若是決定了一件事,就放心大膽的去做”。

這句話等於賀蘭明月在為拓跋珪背書,賀蘭氏也確實有這個實力。

集合賀蘭氏、拓跋氏本部及國族十部,便可以聚起數萬騎兵,這也是歷史上拓跋珪輕而易舉復國的真相。

說到底,拓跋珪這一世的家庭背景還是不錯的,但是他知道,家族背景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這一點袁紹與袁術二人深有闡述。

在歷史上,拓跋珪還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他在沒有整合完草原遊牧民族的情況下匆匆進入中原,令自己深陷泥潭,無暇北顧;柔然適時地抓住了這個天賜良機,統一漠北,從此,北魏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境地,甚至後來的北魏分裂都與這一決定有著莫大的關係。

如今的柔然只是匈奴鐵弗部的附從,人口萬餘,開化程度極低,遠不是後來的龐然大物,拓跋珪已經決定將它作為未來的一個征討目標。

想起匈奴鐵弗部,拓跋珪便將話題轉到此次出征“母親,依你看,獨孤部此次征討劉衛辰,是勝是敗”。

“娘以為獨孤部必勝,其因有三其一,劉庫仁有勇有智,反觀劉衛辰屢降屢叛,此將勝;其二,劉庫仁統精騎二萬,號令統一,匈奴鐵弗人心不齊,政出多門,此制勝;其三,秦軍必與劉庫仁兩路進擊,此兵勝;有此三勝,我兒勿慮”。

“母親目光長遠,孩兒愚不能及”拓跋珪發自內心稱讚。

“我是你娘,以後在我面前少說你的那些客套話,我不愛聽”。

拓跋珪並不把她的話當成訓斥,而是當做一種關愛,這麼一想,心裡甜滋滋的。

……

事實正如賀蘭明月所料。

獨孤部率軍兩萬出盛樂、幷州刺史鄧羌自提一萬出雲中,劉衛辰自知無法抵擋,退往陰山以北,因攜帶老幼輜重,被輕兵疾行的獨孤部追上,二部在陰山西北戰鬥一場,獨孤部大獲全勝,俘獲其部眾近萬,馬匹三萬,牛羊二十萬。

藉著這股高漲計程車氣,獨孤部又在回軍途中滅掉庫狄部,繳獲大量牲畜,強行將他們遷徙桑乾川,威勢一時無兩。

……

太祖自幼聰敏過人,所創軍制,至今沿用。

——《魏書》帝紀一.太祖本紀

喜歡風起代北請大家收藏:()風起代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