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想中,陳天材想要微光主機呈現的效果是類似於原來小說裡的虛擬現實裝置一樣,可以提供給玩家和真實世界差不多一樣的效果。

可當初稍微一計劃,他發現就已經到了極限了。

其實按照原本的計劃,微光原型機等出現的時候,成本隨著工藝成熟一定會降下來,這樣陳天材還是能以五千元一下的價格儘量讓微光主機快速普及。

現實也確實如此,微光原型機二代現在的成本價已經到了一千二百元,甚至因為現在科技進步很緩慢,世界工業產能都有些飽和。

所以在整個製造環節的上游,也就是那些原料的價格一直都處於低迷,並且是下降的趨勢。

這種環境,讓微光二代原型機的成本價長期看低,未來發行的時候,成本價說不定還能更低一些。

根據讚歌科技採購端的計算,甚至還提前算上了微光主機大量鋪貨,在流水線上成熟製造之後,微光二代原型機的價格甚至能降到一千元以下。

可即使這麼算下來,微光主機那時候的成本都絕對不會少於四千元,還多半會在四千五百元左右徘徊。

以為除開微光主機的本體之外,微光控制器‘如意棒’的成本經過測算,也至少在五百元左右。

控制器的事情比陳天材想象中的還要麻煩一些,因為一旦牽扯到人體工程學,也就是為了讓玩家玩起來感覺更舒服,這個投資就是很巨大的。

現在光是為了研製‘控制器’,讚歌科技已經用掉了兩千萬刀,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數目了。

“實在不行,就多推出一個版本,把‘跑步機’做成外設。”陳天材想了很久,一咬牙還是出了個不得已的主意。

做成外設自然是一勞永逸了,讓需要的玩家購買。

但是這也從另一個層面上實現了陳天材比較鄙視的價格歧視原則。

而且用了‘跑步機’之後,微光主機玩家之間的體驗肯定有很多不同,這也會成為另外一種麻煩。

遊戲體驗的不統一不單是影響玩家口碑的問題,影響更大的回事遊戲製作環節的事情。

對於一個新外設,為了能讓玩家體會到自己買了這個外設後沒有白花錢,那麼就得在這個外設和遊戲內容上下功夫,製作出不一樣的體驗。

可這部分的內容要是多了,無可避免的會影響到沒有這種外設的玩家的體驗,因此,將其分成兩個版本,其實是很愚蠢的選擇。

這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那就是照貓畫虎,學著前輩們的經驗。

就好比體感剛出現和流行的時候,ps和xbox也推出了自己的體感外設,也就是一個攝像頭。

這臺外設對比主機本體不算便宜,可也同樣面臨了陳天材一樣的問題,所以最後採取的辦法就是差異性提供內容。

換句話說,就是為了這個體感外設,而開發專門的遊戲。

這一點上,陳天材就覺得在體感時代,老任是要比另外兩家強的。

因為ii當初的體感可是不需要外設的,雖然精度沒有攝像頭高,但是在老任的調教下,玩遊戲絕對是不成問題的。

“可是沒有外設,單玩著微光主機也有些太傻了。”陳天材還是覺得外設是必不可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