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漫長的漂流時代,這段歷史當然會被新人類寫進孩子的歷史課本里,除了用來凝聚集體意志外,最大的特點就是繼續傳播‘漂流恐懼症’。

成為宇宙間的遊牧民族,再沒有母星依靠的情況下,漂流時代的人類過的日子是相當艱難的,而且因為長期無法遵循生物本能踩在岩石星球上,心理問題也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

自殺在漂流時代並不少見,但在新人類的課本上,並沒有迴避這個問題,反而被當做例子,來教導後代生存本身就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

‘漂流恐懼症’反映在新人類身上的特點,就是在某些方面十分吝嗇,有些方面又十分大方。

在平時的生活上,幾乎所有新人類都只依照最基本,最舒適的方式去生活。

每天的食物都會按量吃完,衣服在沒有破損前,也會一直穿著,每年的新衣服也只按照季節的更迭補充那麼四五件。

至於居住條件,則按照每個人口三十平方來規劃,因為比較住房回會佔用的土地,新人類的‘漂流恐懼症’讓他們想在所有能生產糧食的地方都生產糧食。

總結起來,新人類已經不再痴迷任何奢侈品,或者額外的多餘享受,而是在病態中把積攢的所有資源都輸送到太空,以求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

以人類慵懶的動物本性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很罕見的現象,但在‘漂流恐懼症’這中文化下,樸素主義的生活顯然是很正常的。

但相比他們得到的安全感來說,這種樸素的生活更像是帶有贖罪性質的集體舉動。

在‘漂流恐懼症’的影響下,人類節省出來的資源全部化為了無數太空飛船,其中又以漂流級飛船可以作為典型來講一講。

顧名思義,漂流級飛船就是新人類最後的手段,在相同的外形和內部構造中,漂流級飛船可以提供六十萬人宇宙流浪一千年的保證。

新人類的歷史目前只有短短的一千年,可在漂流級飛船的數量上,他們幾乎保持了每年一艘的程度。

多達上千搜的漂流級飛船給了所有新人類最後的希望——

那就是在不確定的未來,以及可見的過去苦難之下,他們每個人都不會被放棄,可以繼續生存在這個殘酷的宇宙中。

新地球的尺寸舊地球稍微大一些,根據聯邦的公佈資料來看,最佳的人口容量在二十億左右。

而在刻意的全民控制下,新地球的人類數量經過了一千年的發展始終沒有超過十億,基本遵循了一對夫妻只生育一對子女的程度。

可人口的膨脹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人口基數的龐大,仍舊讓新人類的數量在不停地膨脹。

一千艘漂流級飛船顯然是不夠的,新人類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源來完成自己對‘漂流恐懼症’的克服。

已經建造好的漂流級飛船當然也不會閒著,畢竟這些龐然大物每年所需要的維護資源也是海量的存在。

抱著以戰養戰的態度,聯邦成立了十家開拓公司,主要的目的除了向外開拓生存空間之外,當然就是不斷採集著各種各樣的資源。

喜歡我真的只想做遊戲請大家收藏:()我真的只想做遊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