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東行(第2/2頁)
章節報錯
以遊戲場景的不同,這個主題音樂也分為幾個部分,算是一個組樂。
荒涼空曠的戈壁當然適合尺八,或是長簫,而在長安城裡,就會換成更有厚重感的古琴還有古箏。
視場景的不同,鶯鶯燕燕之處也會有琵琶這種音色複雜,但總體歡快的樂器。
不過所有的音樂雖然以國樂為主音,但沈見星依然用了大量的流行樂器來輔助,顯得《傳奇·長安》的音樂雖然厚重有韻味,但卻不失潮流感。
剛開始陳天材還擔心沈見星這麼幹會讓國樂顯得不倫不類,但聽過之後他只能佩服,因為配著大唐這個時代,這些流行樂器的聲音並不突兀,反而會襯得這個時代更加活潑,開放,更契合這個年代。
稍微一想,陳天材也知道了這其中的原因,要知道大唐這個時代,皇帝可是會因為高興,而走下龍椅,和群臣來一場胡旋舞的時代。
開放,包容,自信,這才是大唐的靈魂,也是它能在歷史中留下燦爛篇章的基礎。
巴洛聽著尺八和長簫為主體的音樂,雖然感受到了遊戲畫面展現的荒涼之意,但也覺得這種樂器聽起來十分上頭,讓他不自覺地死死盯著遊戲畫面,期待接下來的發展。
隨著音樂,遊戲的畫面又是倍速前進,不過這裡明顯有各種剪輯過程。
比如蘇童下馬之後,隨著嗵地一聲,遊戲裡夜晚的時間就順便變白,成了白天。
或是鏡頭追逐馬蹄的時候,漸漸腳下荒涼些的土地就變成了草地,開始變得鬱鬱蔥蔥。
更有一個騎士在湖邊取水,等他一抬頭,原本一望無際的草原就變成了不遠處的一端雄壯的山脈。
隨著這些聯絡在一起的剪輯,畫面不但沒斷,還給了巴洛一種時間流逝的概念,用比較藝術的手段處理了時間的變化。
這是一種標準的電影運鏡手法,現在用在遊戲畫面上也越來越多。
不過《傳奇·長安》這些鏡頭都是經過精心剪輯出來的,足可以媲美精良製作的電影。
巴洛很享受這種鏡頭,同時《傳奇·長安》的藝術感也越來越足。
但這種感覺只有巴洛這樣的老遊戲測評才知道,放在一般的玩家眼裡就會感覺這種畫面的過渡很舒服,很好看。
而這也是陳天材這樣處理的初心。
隨著這組鏡頭的結束,最後定格在遊戲畫面裡的是蘇童的背影,而這時候他們這隊騎士的面前就是一片茂密的樹林。
樹林是典型的針葉林,很精準地告訴了巴洛這裡大概的地理位置。
“老伍留下來看馬,剩下的隨我進林子,咱們的目標就在這裡面。”
騎士們紛紛下馬,並不出聲,一個年輕人開始收攏馬匹,他的臉看起來很稚嫩,最多隻有十七八歲的樣子。
“這裡是契丹人的地方。”赤須的哥舒翰皺著眉。
喜歡我真的只想做遊戲請大家收藏:()我真的只想做遊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