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和楚威王的軍隊聯合,暫時在齊國和趙國的幫助下,打退了秦國的軍隊。

可是,楚威王感到十分恐懼,因為他不知道那個秦國的部隊何時會南下,我安慰楚威王說:“你只要將楚國的一切處理,那麼就算是秦國再強大,也害不了楚國的。”

楚威王嘆息道:“我作為楚國的國王,還沒有一個賓客看得明白,我真是稀裡糊塗呀!”

我們經常出兵和秦國計程車兵交戰,有時一天要打三次仗。

所以,我讓軍隊裡的廚師做出了酥餅,加上豆瓣醬,然後讓士兵們用竹筒灌上燒熟的水,我讓那些兵將們飲用。

這天,我們又和司馬錯率領的大軍在交戰。

這個時候,忽然颳起了大風,我們

不得不開始躲閃。

等到我們睜開眼睛後,天下已經進入了到那個秦昭王的時代。

秦國用了白起這個名將,我不得不想辦法依附孟嘗君,因為只有孟嘗君田文才有實力去對付那個白起和秦國。

於是派人報告趙國。趙國國君趙孝成王與平陽君趙豹此計議。平陽君說:“還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後帶來的禍患一定大於得到的好處。”他認為馮亭不將上黨交給秦國,是想嫁禍給趙國,接受它帶來的災禍要比得到的好處大的多。

趙孝成王又召見平原君趙勝和趙禹商議,二人勸趙孝成王接受馮亭的上黨郡,他們說:“發動百萬大軍作戰,經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這是大利,不能失去這個機會。”

趙孝成王又問平原君:“接受上黨的土地,秦國必定派武安君白起來進攻,誰能來抵擋?”平原君回答說:“別人難與白起爭鋒。廉頗勇猛善戰、愛惜將士,野戰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勝任。”

於是,趙孝成王聽從了平原君計趙勝的計謀,封馮亭為華陽君,派平原君去上黨接收土地,同時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以防備秦軍來攻。

趙國接受上黨,為秦趙兩國的長平之戰點燃了導火索。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1年),秦國大將王齕攻韓,奪取上黨,然後攻趙。

史載,趙國大將廉頗在長平佈置了三道防線:第一道是空倉嶺防線,第二道是丹河防線,第三道防線是百里石長城。三道防線東西數十里,星羅棋佈,互相連線。秦軍與趙軍的第一次遭遇戰,發生在第一道防線以西的山谷。混戰中,秦軍斬殺趙國前鋒,突破空倉嶺,攻佔趙軍前線重鎮光狼城。

趙軍於空倉嶺陷落後,似乎曾作過加固南北兩翼以鉗制深入之敵的努力,所謂“趙軍築壘壁而守之”,結果沒有成功,“秦又攻其壘,……奪西壘壁”,終於空倉嶺南北幾十裡防線西壘壁一作西長壘)完全陷落。

秦軍攻勢銳不可當,趙軍連戰不利,損失很大。廉頗重新分析敵我態勢,在看到地形因素不利於趙軍,而秦國補給線遠比趙軍漫長,後勤保障比趙國困難,決心放棄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陣地,全軍收縮至丹河以東第二道防線,構築壁壘,決心以逸待勞,以圖挫動秦軍銳氣,堅守待變。

從堅守的戰術目的來看,廉頗是成功的,秦軍無論怎麼攻打都突破不了丹河防線,秦趙兩軍形成對峙局面,戰爭持續了三年,秦軍損兵折將。

“秦攻趙長平,趙無以食,請粟於齊而齊不聽。”戰略相持趙國無法繼續支撐下去,趙國的糧食產量只有秦國的三分之一,戰爭相持三年,二十萬大軍的鉅額消耗使得趙國經濟實力不濟的弱點完全暴露,更急於結束戰爭。加之閼與之戰,趙奢大敗秦軍,使得趙國心存僥倖心理,如果集中兵力決一死戰,或許秦國並不是不能戰勝,所以改變了堅守的策略,用趙括替換了廉頗。其實“紙上談兵”的趙括只是執行了趙王的旨意,換將是趙王主動和無奈的選擇,是趙王冒險尋求戰略大決戰的想法的體現。

趙國更換主將對抗秦軍的同時,秦昭襄王也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奔赴前線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