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趙肅侯非常狡猾,這個傢伙總是在裝傻,那個魏惠王對我說:“你要擔心那個趙肅侯,因為這個傢伙總是在當年喊哥哥,背後摸傢伙。你要小心這個人,我建議你如果有機會的話就派人將他直接刺殺掉。”

我說:“謝謝你,不過我這個人一向不喜歡用那些詭計來算計別人。”

魏惠王點點頭,說:“你是一個君子,可是趙國的君主一向是小人。”

我說:“那我寧願用君子的方法,和那個趙國的君主作戰。”

趙肅是趙成侯之子,史稱趙肅侯。

這年夏季智伯借山洪來臨,掘晉水汾河之壩,水灌晉陽,城中軍民“懸釜而炊,易子而食”,晉陽雖“民無叛意”,但群臣卻有動搖之心。就在這關鍵的時刻,襄子估計到晉陽城愈是危在旦夕,而韓、魏兩家將愈無戰心。因為趙氏的滅亡雖在睫下,但韓、魏亦知趙氏的滅亡對他們意味著什麼。

。趙襄子執政期間,三晉休養生息。前425年,魏文侯繼為三晉領導人,魏文侯以韓、趙為兄弟之國,結成三晉聯盟,隨即開始了對中原的瓜分,對齊楚秦的蠶食。齊楚秦三國為抵禦三晉的攻勢,實施變法,國力逐步增強,與三晉漸趨於平衡。原三晉中的趙、魏交惡,屢次為爭利大打出手,空豪內力,三晉聯盟瓦解。時魏為霸主,屢加兵於趙。趙居四戰之土,魏秦齊燕獵於外,中山窺其內。

前354年,魏龐涓攻趙,兵圍邯鄲一年,趙成侯堅守,趙國才得以保住。

時秦孝公任衛鞅為大良造,實施變法。國勢急劇膨脹。魏國經文武兩代,至魏惠王仍保持著魏強趙弱的局面。齊國在齊威王領導下,政治清明,國力鼎盛,漸與魏成爭霸之勢。楚宣王繼父兄之基業,雄踞南方,是趙國遠交的重要物件牽制魏秦齊的大國的重要力量。趙肅侯就在這樣的惡劣的國際環境下繼承了趙國的君位。

趙肅侯即位不久就任命其弟趙成為相邦,封安平君,兄弟二人共主國政。趙肅侯元年,便奪取晉君所在的端氏今山西沁水東北),將晉遷往屯留今山西屯留南)。趙肅侯2年,趙肅侯與魏惠王會於陰晉今陝西大荔東)。趙肅侯3年,趙公子範反叛,攻襲邯鄲,不克而亡。趙肅侯4年,衛成侯貶號為侯,附屬三晉,趙肅侯朝見周天子。趙肅侯6年,魏敗韓軍於馬陵今河南長葛東北),趙伐齊,取高唐今山東高唐東北)。就在同年,逢澤今河南開封東南)之會,魏罃始稱王。這時候的魏國達到了鼎盛,實在不是趙國所能單獨對付得了的。趙肅侯7年,趙將趙刻攻取魏國首垣今河南長垣東北)。趙肅侯8年,齊田忌、田嬰大敗魏於馬陵,覆其十萬之軍,殺太子申;魏國盛極而衰。這對趙國的崛起是百年難得的機遇。趙肅侯9年,秦趙合攻魏國。趙肅侯10年,楚宣王卒,子威王商立。趙肅侯11年,秦趙再次合攻魏國,大敗魏軍於岸門今山西河津南),俘虜魏將魏錯。趙肅侯12年,秦孝公卒,子惠文王駟立,車裂衛鞅。但是秦卻保留衛鞅之法,不僅如此秦惠文王比起其父更加有侵略擴張的慾望,不斷的對外進行擴張戰爭。蘇秦入秦卻不見用,輾轉來到趙國,奉陽君對蘇秦的縱橫之說同樣沒有興趣,但是趙肅侯卻睿智的選擇接受。這是山東六國合縱抗秦里程碑的一步,極大程度抑制了秦國的侵略。趙肅侯13年,楚韓趙蜀遣使臣入秦。趙肅侯17年,趙再攻魏,圍魏黃城今河南內黃西)。同年,楚威王破越國,國勢極盛。趙肅侯18年,齊魏共攻趙國,趙肅侯下令決黃河之水以退敵。趙肅侯20年,面對秦國強大的國力,魏國對西河守衛已力不從心。這一年秦國完全奪得了西河之地。此時的秦國退可以守崤函之固,進可以攻山東之國。天下歸嬴已經初露端倪。趙肅侯21年,楚威王逝世,子懷王槐立。楚國一代英主——楚威王的早喪對楚國而言是巨大損失,楚國的擴張氣焰暫熄,隱隱從巔峰滑下。趙肅侯22年,魏國公孫衍,齊國天汾敗趙軍於平邑今山西靈邱西北),取平邑新城今山西朔縣南),並俘虜趙將韓舉。同時秦軍敗趙疵於河西,殺趙疵,並取離石、藺今山西離石一帶)。

趙肅侯24年,韓趙聯軍圍魏國襄陵今河南雎縣)。同年趙肅侯逝世,子武靈王雍立。

趙肅侯戎馬一生,與諸侯幾乎連年征戰,在狼煙四起的戰國兼併戰爭中,能夠穩住局勢,基本保全趙國的基業,可見趙肅侯絕非是簡簡單單的守成之君。當齊楚秦對三晉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時,魏國的百年霸業日漸衰落時,趙肅侯卻迎難而上,頂替魏惠王扛起了三晉的領導大旗。

在趙肅侯在位的後期,齊秦等大國已經認識到魏國的一蹶不振與趙國的悄然崛起。趙國已經成為列強眼中釘,這已經不是趙肅侯今生所能左右的。縱觀其一生,還是值得肯定的,他果敢與武略為其子趙雍樹立榜樣,也為發起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以適應更大規模的兼併戰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與空間。

太子井村的河灘上,有一眼石井,青石鋪的井臺,條石砌的井幫,井深五丈有餘。民間傳說,這就是趙襄子當時留下的井。趙襄子是晉國正卿趙簡子的太子,封地在邢。一年夏天,他帶人馬來此處打獵,人困馬乏,但這裡荒山禿嶺,異常乾旱,到處找不到一點水,趙襄子只好對天長嘆。正好這時西北天空烏雲滾滾而來,電閃雷鳴下了一陣暴雨。人馬飽飲一番,齊頌太子有靈。這時有人祈求太子為民賜水,他便向河灘射了一箭,說箭落處即有水。當地民眾集資挖井,耗糧數千擔,歷時幾年,經過千辛萬苦,才掘成這眼“淋漓日夜,獲水數十擔”的“太子井”。

喜歡尖端博士請大家收藏:()尖端博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