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屠城(第1/2頁)
章節報錯
子夜,夜色迷離。
桂林城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家家戶戶早已滅燈,只有府衙依舊明亮,如霜的月色之下,那耀眼的燈火彷彿沸騰的火焰,燃燒著整個黑夜。
人心似火,躁動不安。
趙布泰白天遇刺,若非有高人在側,恐怕已經身首異處。此刻雖在府衙,侍衛們卻已成驚弓之鳥,把整個府衙守禦的密不透風,如臨大敵!
府衙西北角的一處屋子裡,有燭光搖曳,從窗稜之間透射出昏暗的光芒,同時也倒映出眾多人影,或坐或立皆如石雕般紋絲不動。
屋內雖暗,屋外卻火光極盛,無數守衛舉著火把,肅立在屋子周圍,甲衣鮮亮,神色凌厲,如鷹般的眼眸中透出濃烈的殺氣,一看便知都是精銳之士。
有蛙叫,有蟲鳴,打破了黑夜的寂靜,凜然的殺氣下,空氣中更添了幾分滯重。
比起屋外,屋內的氣氛更加凝厚,充斥著極致的壓抑,讓人喘不過氣來。
屋子裡,趙布泰坐在上首,面沉如水,看不出一絲喜怒,十幾個軍中將領圍繞在側,神色各異,卻無一例外顯露出震驚之色。
月色漸暗,天邊不知何時,已起濃雲,緊接著涼風吹過,像要下雨的樣子。
窗稜未關,風吹而進,趙布泰被涼風一吹,身形微顫,一雙渾濁的眼中隱有遲疑之色,可很快就被厲芒取代。
人都會變,經歷生死的人變化往往極大,他們會看透一些東西,想通一些東西,變得開朗豁達,隨心而安。
可有人不同,他們會變得極端,變得孤僻,做事不計後果,只求滿足自我,墜入深淵而無法自醒,直到毀滅一切,包括自己。
此時的趙布泰顯然就是後者,他已經踏出了邁進深淵的第一步。
天際突然傳來沉雷之聲,很是悶鬱,大雨將傾。
趙布泰聽到沉雷之聲,臉色不變,身形又是一顫。那一刻他的眼中,似乎有驚怖、有瘋狂,亦有仇恨......
屋子裡的人望向趙布泰,大多數人目光中都帶著抗拒。
就在這時,張國柱挺身而出道:“大帥,此舉頗為不妥,還請您三思。”他的問話很婉轉,卻難掩語氣中的質疑。
趙布泰目光閃動,沒有立刻作聲,環視了眾人一眼後,才緩緩問道:“賊首藏於城中,若不行此霹靂之法,如何可以將其消滅?”
張國柱臉色猶疑不定,沉悶道:“城內雖然定有不少賊人,甚至原本的守軍都未必心向我大清,可是到底是我大清治下的城池,若依大帥之令,恐怕很難給朝廷一個交代。”說完,他眉頭緊鎖,咬牙補充道:“大帥切莫任意而為!”
作為一個漢軍總兵,張國柱這般言語簡直就是膽大妄為,他平日做事機敏小心,很是懂得迎合上意,可是面對趙布泰的軍令,他不得不反駁一回。
屋內除了趙布泰意外,所有人都對張國柱投去了讚賞認同之色,而這也是張國柱敢於挑戰趙布泰權威的原因。
他只是說出了所有人的心裡話,相信趙布泰也清楚眾將心中所想,若是再一意孤行,定然大失威信,甚至徹底失去了將士們的信任。
雷動長空,無雨,空氣中滿是燥熱。屋子裡本就十分昏暗,在如此沉夜之中,變得更加的森森陰冷。
夜風不斷湧入,搖曳的燭光下,照亮了十幾張略顯緊張的臉孔。
所有人都在等待趙布泰收回命令!
張國柱說的不錯,一旦按照趙布泰的命令列事,日後必定無法給朝廷一個交代,甚至極有可能受到嚴厲的懲處。
趙布泰一人之決,全軍都將受他連累。
只因他想做的事情太過嚴重,嚴重到會讓天下震動,受萬人唾棄!
屠城!
趙布泰的命令只有兩個字:屠城!
自從天下大亂,戰火四起,屠城並不少見,而在滿清入關之後,更是把屠城當成兒戲,只要守軍敢於抵抗,下場便是人畜不留。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無數的城市化作廢墟,千萬無辜百姓淪為冤魂,清軍之作為罄竹難書,令人髮指。
然而近些年來,滿清意識到一味屠戮只會遭來漢人百姓的強烈反彈。因此為了穩定天下,各地大行懷柔政策,對於殺戮過重的地方採取免稅減賦的仁政,而百姓思安,在有衣可穿,有糧可食的情況下,自然失去了反抗的意志,哪怕被異族統治。
此次清軍三路大軍南下滅明,一路攻破不少城池,雖然姦淫辱掠的事情也並不少見,卻並沒有大規模的殺戮,更別說是屠光一城百姓。
而趙布泰竟然想到了屠城,這不僅違背了滿清當下的政策,而且他想屠滅的還是一座投降滿清二年之久,名義上已經是滿清領土的一省首府。
桂林城本就是一座大城,往日人口就有十多萬,而且如今處於戰時,周圍村莊的百姓為了避免戰火波及,都逃進了城中避難,使得城中人口激增到了二十萬左右。
若是真的按照趙布泰的軍令,殺光城裡的二十萬百姓,那所產生的影響必然無比巨大,清軍接下去攻佔南明領土時,極有可能遭到頑強抵抗,每一座城池的爭奪恐怕都是一場血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