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風寨歇了三日,秦風就率軍朝著衡州府席捲而去。

衡州府內為主的七座縣城分別是清泉縣,衡山縣,常安縣,衡陽縣,桂陽縣,茶陵縣,還有安仁縣。

衡州各地的清軍綠營戰力低下,人數大多不過數百而已,可是真要攻破所有的縣城卻也不是件太過容易的事情。

之所以不容易,很大原因在於守城的官員極有可能會力戰到底。

清廷對於丟失城池的官員懲處十分嚴厲,無論官員是否盡力,只要城池被攻破,那麼官員只有兩個結局,戰死於敵軍手上,或是被清廷以失城之罪處死!

至於投降,估計衡州府內官員很少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並非不願意投降,而是投降在他們眼中幾乎沒有意義。

投降亂賊等於反抗清廷,而清廷應該很快就會對其進行剿滅,那時清風寨的亂賊能否繼續高奏凱歌,很多人都報以悲觀的態度。

沒有城池,沒有退路,只佔據著一個山頭的亂賊不是清廷,可以一敗再敗,亂賊們只要敗一次,等來的就是滅頂之災。

衡州七座縣城兵力雖弱,可有城牆依靠,當地官員在清廷的嚴酷法令之下,十有八九會選擇與城池共存亡,那樣一來蒙山衛明軍在攻城之時,定會付出相當代價。

而與代價相比,回報就顯得有些微乎其微了。

秦風可不是真的亂賊頭子,在破城之後,他無論是為了爭取民心,還是出於自己的意願,必然會嚴肅軍紀,絕對不允許士卒劫掠傷民,因此戰利品只能從縣衙裡的府庫中獲得。

可是衡州除了府城被羅明堂經營的繁華之外,其它地方都是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府庫裡又能有多少物資呢?

蒙山衛明軍暫時不缺物資,大源河一役之後,軍械繳獲無數,當初又劫了從衡州府城運出的糧草,基本可以保證半年之需。

因此從戰果上而言,秦風出兵更加顯得沒有意義,可是即使如此,他還是決定選擇攻擊各個縣城。

只有這樣,秦風接下去的佈局才能得以展開,且在清廷攻滅南明永曆之前,讓蒙山衛明軍做到最完善的準備。

乘勝出擊,理所應當,也許有所謂的明白人會嘲笑秦風的無知無畏,可在他的隱秘謀劃下,天下人有誰能察覺到呢?

或許有一個,那就是羅婉兒,不過像她這般智慧眼光妖孽似的人到底只是一個特例。

蒙山衛到達常安縣城外的時候,天色已晚。

常安縣離清風寨最近,自然成了第一個攻擊的目標。

常安縣城不大,聽聞有敵軍來襲,早早關了城門,城頭上人頭攢動,時不時傳出陣陣叫罵聲,看上去有些騷亂。

秦風命令全軍停在縣城下,並沒有立刻展開攻擊。

常安縣城是一座小城,戶口不過三千,面對洶湧而來的賊軍,它就好像一枚脆皮雞蛋,只要輕輕敲上一下,就會碎裂開來。

不過秦風為了能讓蒙山衛明軍的損失降到最低,還是給出了周詳的作戰計劃。

月上正中,子時。

蒙山衛明軍的營地裡寂靜無聲,只有幾處火光閃爍不定,好像全軍將士正在宿營休息,並沒有在今夜就進行攻城的打算。

然而,如果有人走進營地,就會發現一排排的將士們排列整齊,個個精神爍爍,正在蓄勢而發的等待著攻城的命令。

夜幽靜,風低鳴。

蒙山衛明軍就像匍匐在城下的一頭巨獸,已經露出了它的獠牙。

秦風站在大旗之下,一雙眼睛緊緊的盯著常安縣城的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