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鄧公公帶來的太后懿旨,吳三桂和洪承疇本能的選擇相信,可在面對真假永曆時,自然會聯想到保寧城中順治的真假,心中也同時生出了一個念頭:如果懿旨是真的,可順治卻沒有困在保寧城,那麼太后為什麼要這麼做,又或者說是何人指使太后這樣做,意欲何為?

人遇到驚疑不定的事情時,很容易會往最壞的方向想。

吳三桂和洪承疇現在就是這般,而順治自己都無法想到,他微服來到保寧城,原本只因為有了春神的訊息,結果卻會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事態正在往一種變幻莫測的方向發展。

洪承疇聽到吳三桂的問話,沉思片刻後臉色漸漸沉了下去,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面露凜然的反問道:“平西王又是怎麼樣認為的?”

吳三桂早有判斷,卻是故作沉吟,說道:“皇上去了保寧本就令人感到驚奇,竟然還會遭到明軍的圍城,實在是匪夷所思之事,本王......”說到這裡,他輕笑了一聲,隱隱帶著幾分譏諷的意味。

洪承疇眼簾低垂,略顯朦朧的眼神中卻有鋒芒閃爍,一字一頓道:“看來平西王認為皇上沒有困在保寧城裡。”

順治不在保寧城,太后的懿旨卻讓吳三桂率軍去救援,若是要解釋的話,無非兩種可能。

其一,太后的懿旨是順治授意的,為的是試探吳三桂的忠心,吳三桂若是忠心,即使有千般困難,也會立刻率軍去救,反之可能會找藉口拖延,甚至把鄧公公殺之滅口,只當沒見到鄧公公,鄧公公死在冒險入城時的交戰中,也是無可厚非的。

其二,順治忌憚吳三桂手握重兵,卻苦無削弱他的藉口,因此故意借太后的懿旨把他調離昆明,而一旦吳三桂率軍離開昆明,明軍必然趁勢佔領,到時候順治不承認懿旨之事,可把鄧公公說成是明軍奸細,假傳懿旨,吳三桂疏忽被騙,從而可理所應當的治他一個失城之罪。

從最壞的方面來說,吳三桂已經站在一個岔路口上,無論他選擇走哪條路,都註定不會是坦途,他內心完美的設想看來是難以達成了。

洪承疇輕聲一嘆,他的見識遠在吳三桂之上,吳三桂能想到的,他亦能想到,而嘆息不僅為吳三桂,也為他自己。

清廷時刻都在忌憚防範吳三桂,而洪承疇連被忌憚防範的資格都沒有,表面上清廷十分倚仗洪承疇,可實際上他的地位根本比不上范文程等早期投靠建州女真的庸碌之輩,他在清廷眼中,終究只是一個無權無勢的手下敗將而已。

二人心中皆是無奈憂愁,洪承疇卻十分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心思很快回到當前,緩緩說道:“懿旨不可違背,突圍出城在所難免,不過在突圍前,我們可以設法和多尼大軍取得聯絡,把鄧公公的懿旨轉告給多尼,詢問多尼的意思,日後萬一鄧公公真被當做替罪羊,也可讓多尼承擔一部分的罪責,而有了多尼當擋箭牌,順治應該難以過多怪罪平西王你了。”

說話時,洪承疇不稱呼皇上,直接叫順治,可見心中對清廷已頗多怨恨,在吳三桂面前,他也無需像在朝廷上那般惺惺作態。

吳三桂點頭道:“此法甚好,本王立刻派人去聯絡多尼。”說著,他冷哼一聲道:“多尼大軍離昆明並不遠,卻連一點馳援的動作都沒有,聲稱是要防備貴州方向的蒙山軍,簡直就是把本王當成三歲小孩,蒙山軍主力早就退回了新豐縣,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對雲南構成威脅,多尼呆在雲貴邊界防備個鬼嗎?分明是想讓明軍和本王拼個兩敗俱傷!”

洪承疇沒有作聲,卻是連連點頭。

可事實上,二人錯怪多尼了,他的大軍之所以按兵不動,乃是因為多尼並不在軍中,他得到了順治的密旨,於是去處理了碩塞的反叛行為,後來便和順治一樣困在了保寧城中。

而在多尼離開大軍時,反覆囑咐過留守將領在沒有他的命令前,不能有任何行動,全軍就地防禦即可。

懿旨的事情就暫且這麼解決,吳三桂又想到了退兵二十里的明軍,還有那個真假不明的永曆天子,神情不安道:“經略大人,明軍退兵十有八九是想讓我們突圍,那他們只是想奪回昆明,還是有把我們騙出城在野外交戰的想法?”

洪承疇沉思片刻,說道:“真假永曆會怎麼想,老夫難以揣測,可李定國是絕對不放輕易放過我們的,他放棄了今日攻城之良機,只能說明他看到了更絕佳的機會,而等到我軍離開昆明的那一刻,說不定就是李定國圖窮匕見之時。”

吳三桂緩緩點頭道:“經略大人說的也正是本王所想,不過經略大人若是李定國,會用什麼樣的計謀攻擊我們?”

洪承疇難得苦笑一聲,說道:“在用兵上面,老夫遠遠不及李定國,猜不到他會用什麼手段對付我軍。”

吳三桂聞言並無失望之色,他也不指望洪承疇能看穿李定國的計謀,困惑不解之中,他的臉上反而有了振奮之色,說道:“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先下手為強,明軍退兵二十里在鬼望坡駐紮,我們可趁其敵立足未穩時出擊,若依本王之見,今晚擊之!”

洪承疇眉頭微皺,低聲道:“今晚擊之,怕是有去無回!”

吳三桂一怔,忍不住問道:“為什麼?”

洪承疇答道:“明軍敢退,肯定有應對我軍突然攻擊的準備,更有可能他們希望我軍去夜襲,而答應三日後再戰也是為了起到迷惑的作用,明軍當然也知道我們不值得信任,絕不可能不防備我們夜襲營寨。”

吳三桂如被澆了一盆冷水,半晌才道:“那我們總不能明知有險,卻一事不做的坐以待斃。”

洪承疇思索許久,說道:“我們現在只有等上三日,三日內挑選軍中悍卒喬裝打扮,每十人為一隊,分多個批次混在百姓當中出城,隨後向鬼望坡潛行,在某一處完成集結,三日後明軍來攻昆明的話,這支人馬可奇襲鬼望坡,那時明軍大營肯定空虛,奇襲人馬有不小的機會燒燬明軍的糧草,明軍糧草若失,軍心必亂,到時候全軍出城擊之,可大獲全勝!”

吳三桂聽了並無多大的反應,只是輕聲道:“那就按經略大人說的辦,希望可以成事。”他的語氣中,似乎有種盡人事,聽天命的味道,顯然對奇襲明軍大營不抱多大的希望。

喜歡神罪大明請大家收藏:()神罪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