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戰事隨著秦風和順治達成的協議,進入到了暫時的和平階段,多爾袞本想讓順治配合他前後夾擊明軍,結果他卻中了蒙山軍的障眼法,在敵方不斷的襲擾下,他絲毫沒有察覺到蒙山軍偷偷轉進,目標對準了順治。

人心難測,多爾袞再如何思緒縝密,也測不到雲雀兒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女子,會在這場四川戰役中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

沒有云雀兒,秦風逃不出保寧城,也不會知道順治的存在,從而擒賊擒王,獲得當前無比有利的局面。

多爾袞和順治的關係並不融洽,可他卻清楚順治的生死對大清影響很大,雖然皇族中能取代順治的人不少,但無論是誰登基稱帝,都會給朝廷帶來一定但動盪,而大清在戰場上遭遇連番失利後,已經難以承受朝堂上的不穩了。

所以,當順治派人來到多爾袞的軍中,傳達了打算與南明休戰十年的約定後,多爾袞立刻選擇撤軍,不到三日的時間就退出了四川境內,用行動表達對順治的支援,亦是為了顯示誠意,從而確保順治的安全。

文安之沒有讓明軍追擊,他是少數幾個知道順治落入秦風手中的人,雖然對於和滿清達成十年休戰的提議只是抱著觀望的態度,但至少不會在這個時候忤逆秦風的意思。

另外,文安之是永曆帝的鐵桿忠臣,在永曆帝的態度不明朗之前,他也不會有任何表態,只希望秦風能儘快與永曆帝和李定國取得聯絡,三方一起做出最終的決定。

事不宜遲,秦風不顧十指的傷勢,馬不停蹄的趕往雲南,同時帶上了多尼,因為路上可能需要透過多尼大軍的駐地,有多尼這個俘虜在,不僅能暢通無阻,安全上也能得到保障。

在與順治的對決中,秦風十指受創極重,本以為基本廢了,卻不想秦風十指經脈並沒有完全被切斷,於是在黃大師的妙手回春下,竟然有了康復的可能,只不過需要長時間的治療,按照黃大師的估計,沒有半年的時間,秦風別想再握刀殺敵。

秦風得知自己沒有成為一個廢人,心中大為振奮,如此驚險之下,老天爺都能對他網開一面,那還有什麼能阻止他前進呢?

七日晝夜不停的趕路,秦風懷揣著無限的憧憬,終於來到了昆明城下。

晉王府,書房。

李定國長子李嗣業風風火火的闖了進來,大聲道:“父王,急事!”

顯然是急事,若是一般的事,再緊要也會是衛士來報告,而不會是負責昆明城防的李嗣業親自跑來。

李定國皺了下眉頭,他的兒子能力不錯,只是心性不穩,他一直提醒李嗣業要遇事不驚,方能冷靜思考,可惜性格這東西與身俱來,想要改變當屬不易。李定國心中嘆息一聲,淡淡問道:“多尼大軍有了異動?”

李嗣業回道:“漢王秦風就在昆明城外!”說著,小聲補充了一句:“漢王只帶了十幾個親衛,哨騎前出三十多里偵查,也沒有發現任何大軍的蹤跡。”

李定國聞言一驚,臉色極速的變化著,他很早就想和秦風見面,可秦風突然造訪,倒是令他有些措手不及,忍不住猜測對方的來意。

李嗣業湊到了父親身前,聲音壓的更低道:“父王,漢王還真是信任您啊!”這話顯然包含深意,也是李嗣業最為不可思議的地方。

李定國臉上沒有表現出什麼,可當聽到秦風只帶了十幾人來到昆明,並且遠處也無大軍跟隨後,心裡的驚訝一點不少於兒子,緩緩道:“漢王不愧是當世英雄,他和我雖然都屬於明軍序列,但我們大西軍過去的名聲可不怎麼好,外人對我們少了幾分戒備,沒想到漢王居然能有這樣的魄力和誠意。”

感慨了幾聲後,李定國就吩咐李嗣業道:“你馬上讓人去把東院收拾乾淨,以供漢王安歇,再選拔八百名精兵趕去迎接、護衛漢王安全,切勿給宵小狂徒可乘之機。要是漢王在城中有個好歹,護衛人員無論職位高低,曾經獲得過何等赫赫戰功,一律皆斬!”

李嗣業點頭道:“遵命,父王,兒子親自帶精兵去迎接漢王。”

沒用多久,這個訊息就傳遍了李定國麾下的高層軍官,竇名望趕來晉王府的時候,看到白文選已經在了。

竇名望和白文選一樣是李定國竇左膀右臂,他最初跟隨張獻忠,任提督皇城都指揮使。後跟隨李定國,授總兵,領大定營。

孫可望叛變時,竇名望為李定國部先鋒,在交水之戰中,衝鋒在前,直取孫可望大營,連破三十壘,功列第一。因功封泰安伯,晉升泰安侯。

清軍南下滅明,竇名望和白文選一起守七星關。永曆十二年十月,李定國回救安龍,命竇名望率三十人入滇,以備萬一不勝,護駕永昌府。

後來的磨盤上之戰,按照歷史原來的走向,竇名望應該死在與清軍的交戰中,可因為秦風的到來,另吳三桂心思改變,故意把軍中的滿洲八旗送進死地,也間接改變了竇名望的命運。

竇名望一走進書房,便開口問道:“王上,漢王此來何意?”

世人對秦風都充滿敬仰,可李定國麾下將領在佩服之餘,也多少帶著幾分戒備的心理,特別是在馮雙禮投靠蒙山軍後,秦風即使是被動接受,在外人眼中也有挖大西軍牆角的嫌疑,這也讓竇名望對漢王產生了相當的不滿。

更把沿途的百姓都帶走了。本來雲南的人口就不多,吳三桂撤兵時劫走了一批,秦、蜀舊部北上時又把滇北的人帶走,再加上不少人逃亡入山,現在李定國治下的百姓只剩下了五十萬,為了養活五萬軍隊不得不涸澤而漁。

李定國見到竇名望語氣生硬,連忙道:?“漢王能來昆明,乃是吾等榮幸,切莫因為一些小事而壞了和友軍的情誼。”

白文選也在旁幫襯道:“趁著漢王親來,我們應當好好招待,和睦相處才是他我兩軍共存之道,亦是大明之幸,天下百姓之幸。”

李定國和白文選一唱一和,卻還是改變不了竇名望對秦風的偏見,只聽他喃喃低語道:“不請自來,我看絕無好事。”

喜歡神罪大明請大家收藏:()神罪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