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咒水之難
章節報錯
順治十八年五月二十三日,緬甸國王的弟弟莽白在群臣支援下發動宮廷政變,處死了莽達,自立為王。新國王看到許多大臣前來祝賀,惟獨永曆未到,感到很生氣。
其實永曆並不是不想來,而是因為坐吃山空,經費上陷入窘境,拿不出多少像樣的賀禮。可莽白認為他們根本不像貧窮之人,覺得他們欺騙自己,於是對永曆等人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再加上聽聞在清軍步步緊逼之下,永曆政權大勢已去,便生出了除掉他們的念頭。
莽白藉口永曆不送賀禮,便派使節前去索要,結果也沒得到什麼貴重的東西,又命使節當面責備道:“我已經勞苦多時,你們的皇帝及大臣應該重重感謝我。前年五月,我王打算殺掉你們,還是我力保不肯。你們這些人毫不知恩報恩。”
使節說完憤憤而去。永曆官員極力辯解,但對方不為所動,自此雙方關係逐漸惡化。
同年七月十六日,緬甸國王莽白決定剷除永曆隨行官員。他派人通知永曆朝臣過江議事。鑑於雙方關係緊張,文武官員心懷疑懼都不敢去。
十八日,緬甸使者又來說:“我王恐怕你們懷有別的企圖,因此想讓你們一起到河邊共同‘飲咒水’’,對天盟誓。藉此也可以加強貿易往來,否則我們就斷絕關係,你們的生活就會更加艱難。”
永曆朝臣不知道該怎麼辦,世鎮雲南的黔國公沐天波答覆道:“你們的宣慰司原是我朝封的地方,今我君臣到來,是天朝上邦。你的國王該在此應答,才是下邦之禮,如何反將我君臣困在這裡?今又如何行此奸計?爾去告知國王,就說我天朝皇帝,不過是天命所使,今已行到無生之地,豈受爾土人之欺?我君臣雖在勢窮,量爾國王不敢無禮。任爾國兵百萬,象有千條,我君臣不過隨天命一死而已。但我君臣死後,自有人來與爾國王算賬。”
話雖如此,在緬方堅持下,南明還是不得不派人前往。可誰去赴約?朱由榔最後決定由大學士文安侯馬吉祥,太監李國泰等人前往,但兩人提出要由黔國公沐天波同去。沐氏是西南邊境各邦國、土司重視的人物,馬吉翔等認為有沐天波在場,不致橫生意外。緬甸君臣為實現其計劃勉強同意。
次日黎明,馬吉翔等召集大小官員渡河前往緬軍駐地塔下,準備‘飲咒水’盟誓,僅留內官十三人和跛足總兵鄧凱看守行宮。
等到上午,文武官員到達塔下即被緬兵3000人團團圍定。緬方指揮官命人將沐天波拖出包圍圈。沐天波知道橫生變數,奪取衛士的刀奮起反抗,殺緬兵九人;總兵魏豹、王升、王啟隆也抓起柴棒還擊,終因寡不敵眾,都被殺害。
其他被騙來‘飲咒水’的官員全部遇難,其中包括馬吉翔、馬雄飛、王維恭,總兵王自金、陳謙等,總兵改授通判安朝柱,錦衣衛掌衛事任子信和金書張拱極、丁調鼎等,內官李國泰、李茂芳等,吉王府官張伯宗等。
後來統計,這次‘咒水之難’共被殺四十二人。緬軍謀殺永曆派出的扈從人員後,隨即蜂擁突入永曆君臣住所,共誅殺三百多人,同時搜掠財物女子。
永曆見到大勢已去,倉促中決定同中宮皇后一起自縊。
侍衛總兵鄧凱規勸道:“太后年老,飄落異域。皇上丟失社稷已經是不忠,今丟下太后又不孝,何以見高皇帝於地下?”
永曆帝這才放棄了自盡的打算。
最後緬兵把永曆帝、太后、皇后、太子等二十五人集中於一所小屋內,對其餘人員及扈從官員家屬濫加侮辱。
永曆帝的劉、楊二貴人,吉王與妃妾等百餘人大都自縊而死。緬兵搜刮已盡時,緬甸大臣才在通事導引下來到,假惺惺的喝令緬兵:“王有令在此,不可傷皇帝及沐國公。”
可是,沐天波已經在‘飲咒水’時被殺。
永曆朝廷住地屍橫滿地,顯然無法居住,緬甸官員請朱由榔等移往別處暫住。沐天波屋內尚有內官、婦女二百餘人也聚作一處,母哭其子,妻哭其夫,女哭其父,驚聞數十里。洗劫之後,倖存人員已無法生活,附近緬甸寺廟的僧眾送來飲食,才得以苟延殘喘。
二十一日,緬方把永曆君臣原住地清理以後,又請他們移回此處,給他們送來了食物和衣服。二十五日,又送來鋪蓋、銀、布等物,說:“緬王實無此意,都是因為晉、鞏兩藩殺害地方百姓,緬民恨之入骨,因而報仇罷了。”
永曆經此番打擊,對前途已完全失望,但也不願意回到故土。十一月十八日,永曆對總兵鄧凱說:“太后又一次病倒了,如果天意不可挽回,韃子來殺朕就讓他來殺好了,你就不要管聯了,但是希望你能使太后骸骨得歸故土。”
而緬甸莽白之所以沒有立即殺掉永曆帝,只是覺得永曆帝奇貨可居,說不定能從滿清那裡賣得一個好價錢。
緬甸和雲南只不過相隔一水,永曆遭遇大禍的訊息很快傳到了李定國的耳中,令他悲憤欲絕,恨不能馬上率軍殺進緬甸,救出永曆併為死去的南明朝臣報仇。
可是白文選等人卻不贊同入緬,他們好不容易取得磨盤山之戰的勝利,又把吳三桂的主力困在昆明,同時四川,貴州又不斷傳來明軍捷報,天下大局可謂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大展雄圖的絕佳機會,切莫因為緬甸之變而分心。
李定國也明白事有輕重緩急的道理,緬甸方面的軍隊實力很弱,若非永曆愚蠢至極,入境時讓御林軍放下了兵刃,又哪裡會遭遇如此大劫?只是緬甸地形複雜,再加上氣候等原因,明軍雖然在戰力上具備絕對優勢,但想要消滅莽白卻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做到的。
而一旦李定國的大軍深陷緬甸泥潭,那雲南形勢說不定又有變化,甚至影響到整個抗清大業!可若是不救出永曆,等到訊息傳得天下皆知,對於抗清軍民之心亦是巨大打擊。
李定國深受困擾,直嘆老天無眼,當年他揮軍北伐,一路勢如破竹,更是兩蹶名王,天下震動,結果孫可望鬧出政變,使得他前功盡棄。如今他在清軍南下,明軍遭受重挫之後,又是力挽狂瀾,在磨盤山上重創清軍,可咒水之難的發生,豈不是讓他再一次重蹈覆轍?
似乎一切早有定數,李定國再如何努力,終究難以改變。可朱慈烺的意外到來,卻讓定數有了變數。事實也證明了,朱慈烺確實改變了很多東西......
喜歡神罪大明請大家收藏:()神罪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