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雙禮的身上沒有任何束縛,行動也沒有受到限制,狄三喜對馮雙禮說話時,仍舊顯得十分恭敬,這些都證明了馮雙禮並沒有被囚禁,史書上寫下他被狄三喜背叛才脅迫降清,無疑是用來掩藏真相的謊言。

秦風凝望著馮雙禮,久久才問道:“慶陽王,你真的要降清嗎?”

馮雙禮微笑從容道:“漢王明知故問,我若是不降清,你又何必來到這裡,應該是截獲了建昌與吳三桂或是李國英聯絡的書信。”

餘小林看到馮雙禮說到降清時,不僅輕描淡寫,臉上還不見絲毫愧疚之色,胸口怒火油然而生,憤然提刀上前道:“你這賊子!”

狄三喜一個箭步擋在馮雙禮的身前,眼含熱淚道:“慶陽王沒有降清,他現在這麼說,無非是想把罪責攬到自己的身上,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建昌的將士們。”

餘小林殺氣不減,冷冷的看著狄三喜,哼聲道:“你剛才怕個要死,本以為是個懦弱鼠輩,沒想到對馮雙禮竟然還有幾分忠心,可你覺得我們會信你所言嗎?”

狄三喜不睬餘小林,轉頭看向了秦風,語氣之中帶著渾然無懼的死志道:“建昌降清,全因罪將蠱惑慶陽王,慶陽王想給將士們尋條出路,才勉強答應了下來,自己卻早已抱著誓死不降之心,慶陽王獨居在此,正是因為不想再聽吾等的勸說。”

馮雙禮一言不發,臉上盡是蕭索滄桑之色。

世上最複雜的東西當屬人性,也因為複雜,人在面對同一件事時,往往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而面對將來,狄三喜為了活命,富貴,選擇了降清,馮雙禮不想選擇這條路,可又割捨不了與部下們的情誼,所以他自己不選降清,卻也不阻止別人去選,他又把自己關在一間孤獨的房子裡,等待著最後時刻的來臨。

是非對錯,忠義善惡,馮雙禮不想再去區分,他真的累了,不帶一絲留戀的割捨了一切,除了守住僅剩下的氣節。

秦風能從馮雙禮身上看到一股深入骨髓的無力感,彷彿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和鬥志,這是一個心已死的人,又怎麼會計較個人生死而去降清呢?

狄三喜沒有說假話,馮雙禮是真的沒打算降清,可向來狠辣的清廷為什麼會放過馮雙禮,還慷慨的賜他郡王的頭銜?

秦風看到不願意讓馮雙禮攬罪在身,寧願承擔死罪也要說出真相的狄三喜,心中思緒一轉,說道:“狄副將,你和慶陽王感情深厚,想必無法接受慶陽王被清廷處死,那你在與清廷的聯絡中,可是以保住慶陽王性命為基本條件?”

狄三喜聞言一驚,大為詫異道:“漢王,你怎麼知道的?”

他這麼一問,等於認為了秦風的判斷,馮雙禮聽了臉上頓有感動之色,說道:“三喜,你又何苦為我費心。”

狄三喜轉身跪倒在馮雙禮面前,泣不成聲道:“慶陽王,您待末將親如兄弟,末將寧可自己去死,也不能眼睜睜的看你受難,這才在給吳三桂和李國英的降書中,附加了不能治罪於你的條款,若是不答應,建昌唯有死戰到底!”

說到後面,狄三喜語氣斬釘截鐵,不留一絲餘地。

馮雙禮彎腰握住了狄三喜的雙手,眼中熱淚流淌,能得部下如此忠心,他這一世也算沒有白活,死之無憾。

餘小林看在眼裡,心中恨意淡去了不少,降清是重罪,縱容降清一樣是罪,可要治狄三喜和馮雙禮之罪,似乎稍顯不近人情,只要二人能夠悔悟,放過他們也並非不合適,譚詣和譚弘那樣連族叔都想殺害的奸賊,不一樣沒有被治罪嘛!

秦風此刻總算弄清楚了建昌降清的真相,心中卻仍舊存在一絲疑惑,皺眉問道:“狄副將,本王問你,你難道不知道吳三桂在磨盤山慘敗,多尼在貴陽城下被本王擊退,不僅傷亡巨大,連親弟都被俘虜,本王麾下的蒙山軍更是幾乎全殲了趙布泰所部,清軍南下滅明已經可以說是徹底失敗了,大明也可藉此機會挽回頹勢,前景已有曙光乍現,你為何還執意要降清呢?”

狄三喜支支吾吾道:“漢王,其實罪將在這大半年裡,一直在和清廷暗通款曲,而在清軍遭遇幾場大敗後,罪將也有所猶豫,畢竟沒人想去當漢奸。可在不久前,李國英派人帶來訊息,只要建昌兵將願意歸降,慶陽王不降也不會受到任何懲處,還能受封王爵,世襲三代,其餘兵將也都有重賞,無論現居何職,全部升遷三級。”

馮雙禮聽了臉色變幻不定,他並不知道狄三喜和清廷聯絡達成的協議,卻如何都想象不到清廷願意開出這麼豐厚的籌碼。

秦風冷笑一聲,問道:“你們可知道清廷為何如此慷慨嗎?”不等旁人回答,他語氣陡然一沉道:“清廷怕了,怕坐不穩江山,才會不惜代價的對建昌進行拉攏。”

狄三喜低聲道:“漢王勇猛,消滅清軍無數,可明清雙方實力還是有天壤之別,何況連天子都棄國了......而我們秦兵向來不受待見,將來不管誰得了天下,我們也......”

馮雙禮呵斥道:“三喜,不要再說了,我們現在是明軍,本王提醒過多次,你怎麼還不記得?”他朝秦風一拱手,歉然道:“漢王,本王教導屬下無方,讓您見笑了。”

秦風還真笑了,只是笑容中滿是無奈之色,他終於明白狄三喜為什麼一直打算投降滿清,因為這樣做除了能夠富貴活命外,似乎也是他唯一能走下去的道路。

往事已逝,仇怨難消。

秦風入川后,因為朱慈烺的關係,闖軍各部對他充滿了忌憚,因為闖軍和朱明皇室的仇怨太深,無法避免的擔心將來會被清算,秦風花了好一番功夫,才讓他們顧慮稍減。

而狄三喜口中的秦兵,也就是建昌兵的前身,他們犯下過一個貽害無窮的大錯,那就是曾經試圖把永曆皇帝弄成傀儡。

等到事敗之後,永曆表面上君恩浩蕩,反覆強調對改過自新的秦兵既往不咎,可誰人會信永曆能夠放下那段仇怨。

更重要的是,秦兵對於永曆的傷害還在持續中,一直都未曾真正的結束。

喜歡神罪大明請大家收藏:()神罪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