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幾天, 就有聖旨下來了, 主要就是針對楚瑞一家子。楚瑞謀逆造反,自然太子的位置是保不住了, 與其留下一個類似於戾太子之類比較不名譽的追封,不如給點實惠的, 因此, 楚瑞被追封為思憫親王, 陪葬皇陵, 原太子妃劉氏也被追封為思憫親王妃,劉氏所出的兩個女兒被封為安悅郡主, 安寧郡主,而側妃李氏所出的兩個兒子因為不是嫡出,自然也欠缺一點,只是被封了鎮國將軍,在宗室裡頭也算是僅次於郡王的爵位了。

有了明確的處置之後, 自然會有相應的待遇,楚瑞與劉氏都已經去世了, 李氏雖然兩個兒子還小, 但是已經有了爵位, 自然要被兒子奉養, 安悅郡主和安寧郡主聖上本來想著她們父母雙亡, 總不能叫她們跟著側妃過日子, 因此留在皇後宮中撫養, 只是想想還是作罷了。在宮中, 特殊的待遇總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且這樣也有可能給人一種錯覺,生出一些不該有的野心來。

聖上的旨意下來之後,許多人都覺得自己跟做夢一樣,很多人都覺得聖上真是演技太好了,這麼多年下來,大家都覺得他不喜歡太子,喜歡貴妃母子,可如今出了事,才看出來聖上到底喜歡誰了,太子明目張膽地造反,結果回頭還得了不錯的追封,可是楚煜呢,死了之後也就是以庶人禮下葬,日後子孫也就是尋常宗室,還被過繼出去了。

楚穆對此嗤之以鼻,說白了,聖上是覺得自個受到了嚴重的背叛,太子這邊嘛,可以說是被逼的,死也死得幹脆,好歹還算得上是光明正大。

可是楚煜嘛,聖上覺得自己夠對得起他了,要什麼有什麼,生母是貴妃,他封王之後,無論是賜下的府邸,財物還是田莊什麼的,都是兄弟幾個裡面最好的,給他的差事也是最容易做出成績的,結果呢,他還不滿足,居然豢養死士,暗中鼓動太子謀逆,最後還弄了個死士來刺殺自己,這對聖上來說,簡直是不可饒恕的罪過,他覺得自己能留下這個逆子一條性命已經對得起他了,還想要別的,休想!

還是那句話,死人比較容易得到原諒,楚煜沒有第一時間認罪,撇清幹系,反而一個勁地想要將楚瑞那邊徹底打下去,自己取而代之,聖上早就不爽了,至於楚循,也是差不多的緣故,聖上覺得他對這兩個兒子已經是仁至義盡,更多的恩旨,那是暫時不可能再有了。

這般一番組合拳下來,大家對聖上都覺得有些高深莫測起來了。

楚穆覺得自個有點摸到聖上的脈了,聖上還真是有點小孩子脾氣,不過,這樣也很可怕,楚穆照舊按照自個的頻率,偶爾去聖上那裡刷點存在感,自個的差事也沒放下,下頭幾個要開府的弟弟,將他們的王府修建出來。

這其實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以前還需要找地方,甚至還要想辦法搞搞拆遷,讓選定地方的民宅遷走,這次卻不需要了,之前幾番風波,栽倒的官員乃至宗親很是不少,他們那些宅子不管是以前聖上賞賜的,還是自家建造的都是住不了了,直接被收入官中。

抄家抄出來的財産,正常情況下,現銀什麼的,直接收入國庫,其他一些什麼良田莊子鋪子之類的,一般直接拿出來官賣,這些的價格自然比正常情況下要低不少,算是給站對了隊的官員的福利,一般是輪不到普通人沾手的。而其他許多東西,比如說一些擺設之類的,一般就是歸了聖上的內庫了,多半都是由內務府處理,那些宅子也是如此,除了官邸之外,一般就是預留出來,要麼賞賜給榮養的官員或者是外戚,要麼就是改造一番給那些開府的皇子公主一流。

這兩年抄了不知道多少人的家,內務府手裡頭各種房契地契一大堆,楚穆還趁機置辦了不少産業,如今選出幾個地段好的,都不需要太費勁,只需要提升一下規制,也就沒什麼問題了。

楚穆有的時候都覺得,時不時抄點家,真是個比較合算的交易。許多官宦人家,真正家風清正的也有,但是,有句話叫做,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當官嘛,不給自個撈點兒,那簡直是白考一次。有的人為了讀書科考,甚至找那些商人借高利貸,回頭當官了,不把自個當年欠下來的錢十倍百倍賺回來,豈不是要虧死了。因此,朝中上下,貪腐的官員著實是不少,當然了,許多官員雖說有著貪腐行為,但是其實還算是挺能幹,任上也能做出不少政績來,即便是當地的百姓,也覺得這樣的父母官其實還不錯。就怕那種沒本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還貪腐的。像這種官員,抄上一波,那就是大快人心了。

楚穆這些想法其實挺幼稚,畢竟,很多事情,其實是瞞上不瞞下的,作為上位者,對下頭人的瞭解還是來源於類似於吏部的考評,禦史們的巡查,人家的人品本事如何,都不可能很直觀地瞭解。楚穆知道的事情多,有的根本就是事後諸葛亮,有的道聽途說,有的也就是人家栽了才知道。

不過,楚穆如今已經開始下意識地去了解這些,如官員的官聲,能力,還有就是他們的品行如何。不經過這次抄家,他真是不知道,許多原本標榜著兩袖清風,清廉如水的官員,實際上家中妻妾成群,不管是在老家,還是在京城,都有不小的傢俬。一些成天在朝堂上彈劾這個,彈劾那個的禦史,日子也過得非常精彩,家裡頭各種放印子錢的借據還有包攬訴訟之類的帖子,總之,很是重新整理了楚穆的三觀。

楚穆如今開始琢磨著,自個其實應該出去看一看,老是在京城,只怕回頭都叫那些官員騙得團團轉。

楚穆很快就有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