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十幾條狗子,託付給山上的道童後,宋青書就又離開了武當山。

孤零零一個,連以後落魄的華山派都不如。

一點都沒有武林頂尖大派未來掌門人出門的排面。

沒有任何的小弟,什麼都要親力親為不說。

就是在山上多待一些的時間都沒有。

武當這仨瓜倆棗,真該在江湖上隱居起來,當隱世門派,不參與江湖上的交際。

這個年代,往北方越走,就越顯的荒涼。

早就從南宋的時候開始,大部分人口就選擇了向南遷徙。

但又不完全荒涼,畢竟投降派在什麼時代都存在,沒可能杜絕。

元大都的位置就是後世的北京,作為一個地盤龐大的封建王朝政治中心。

再怎麼拉胯,也都是時代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

跟一兩百年前就人口超百萬的開封不能比。

但大都多多少少也能看的出來一些後世京城的雛形。

後世幾個顯眼的建築,故宮、鐘鼓樓、社稷壇,不是在修建就是修建了一部分已經投入使用。

在強制遷徙的政策之下,看上去也有幾十萬的人口。

加上文化和商業方面沒有什麼限制,文娛和商業都算是挺發達,也有一番別樣的繁華景象。

到也足夠鎮的住當代沒什麼見識的歐洲人。

城市不小,人口不少,這就給宋青書找人,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宋青書就只能在城裡瞎轉悠。

在城裡的各個地標建築上,到處尋找哪裡有武當派獨門聯絡暗號。

江湖上幫派眾多的原因,牆上隨隨便便一個貌似小孩塗鴉的標記,可能就是哪個門派的聯絡暗號。

宋青書能發現最多的還是疑似丐幫弟子的暗號。

丐派雖然沒有了高手,在江湖上出場少,但江湖上還是處處都有丐幫的痕跡。

在城裡轉了三天,宋青書才找到武當四俠。

幾個人藏也不算太過隱藏,就在城裡一家閨蜜頗大的客棧,包了一個小院居住。

“青書,你怎麼到大都來了,回過山了嗎。這兩年一直都沒有你訊息,你父親他擔心壞了?”

張松溪看到宋青書找了過來,頗為激動的說道。

張松溪算是武當山上一個宋青書摸不透的人。

不張揚也不衝動,從沒有把自己至於危險之地,做事從來也都是謀而後定。

沒有生死搏殺的結果,就是沒人摸得清張松溪的實力。

平時一些切磋虐菜,張松溪使了幾分力沒人知道。

不如俞蓮舟是肯定,但比得上或比不上宋遠橋,比不上又有多大差距,可能就是二代幾個都不清楚。

張松溪做過多少事,為武當積累下多少江湖人脈。

不到有事爆發的時候,也沒人能知道。

所以現在就算是自己功力大進,宋青書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穩贏張松溪。

“我已經回山看過師公了。你們一直沒什麼訊息,我就來找你們來了。”

“我們這邊還好,倒是你當初說是去遊歷,遊歷了二年都沒有訊息,更讓人心急,你這兩年都幹嘛去了?”

按著平常發展來說,宋青書這樣的大派真傳,行走江湖兩年,足夠在江湖上聲名鵲起,像各方勢力宣佈自己的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