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朱魏氏一直都生活在安定的地區,但是老朱家一直親自參與戰爭的情況下。

說戰爭跟朱魏氏無關,肯定不合適。

老朱家有人在戰場,朱魏氏的心也就一直在戰場。

“我已經買好了地,咱們在港島再建一個朱家峪就是了。”

看朱開山還有一些想念,朱傳文繼續對朱開山說道,這麼大年紀換一個地區生活,確實有很多不方便,多安慰一下不過分。

就是準備安排在港島朱家峪住的人口,大多也都是老朱家的宗親。

這些人的基礎,是朱傳文當初從山東老家接到關外的一部分宗親。

朱傳文要來港島的時候,這部分人又分流了一部分跟著朱傳文過來。

可以說以後的港島朱家峪,除了環境跟山東老家有一些差別之外,其他跟回山東老家,不會有太多的落差。

就是在村子裡講山東話,也不會有人聽不懂。

對於後半輩子要怎麼過,朱傳文考慮了很久,還是到港島發展最合適。

畢竟朱傳文是帶了大量的資本和科技出來,真不能便宜別人。

還是發展自己的地盤,最為合適。

所以早早的就在港島囤積了大片的空地,用來作為兄弟們的安家之處。

這片土地中心,就是在新建一個元寶鎮,以這個鎮子為中心,其他人自由選擇在鎮上或者村子居住。

鎮上可以建商業街、工廠、學校、醫院,只要有需要的,都可以建。

不缺資金也不缺人才的很多時候,就是想要什麼就可以有什麼。

“大哥,你買了地做什麼,不會還想著種田吧,我可不願意種田,混了一輩子,到頭來還要做農民。”

已經五十多歲的傳武,跟之前肯定是有一些區別。

在怎麼樣,一個人到了這個年紀,都會變成熟很多。

但是個性方面,傳武還是那麼充足,還是有那麼一些任性在。

就算已經當爹了也一樣。

這麼多年下來,不可能一直讓傳武當光棍。

傳武自己也是一個血氣方剛的男人,讓傳武一直不娶媳婦,傳武自己也不能忍受。

在不到四十歲的時候,傳武就娶上了媳婦。

家裡都沒有操心,傳武自己就帶回來一個姑娘,要跟人成親。

“你想到挺美,就這麼一個小島,哪有那麼多的田給你種,你以為還是在關外,咱們有幾十萬晌田的時候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關外的時候,連年的開荒不帶政府的公田。

單是老朱家自己家長工開荒出來的良田,就有幾十萬晌。

但是到了港島,朱傳文屯了那麼多地,建設和工業規劃完了之後。

剩下能耕種的土地也就幾萬畝,還要上萬戶的家庭來分。

這些田也就可以保證一下朱傳文帶過來的這些人,可以自給自足,保證不了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