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著著朱傳文和鮮兒辦了一場婚禮,又準備了一些過年的年貨,時間很快就來到了除夕。

老朱家這一年的經歷,比前幾年在老家遇災年的時候更不容易。

但還好的是從山東成功遷徙到了關東。

到了這邊,起碼不擔心年年受災,沒有吃不飽飯,餓死人的危機。

“四年了,咱家終於又能一起過一個團圓年,咱們一起去跟祖先說一聲吧。”

這種場合,家裡主持的無疑還是朱開山。

不說這還是封建年代,規矩比較重。

就當爹的各方面都比兒子優秀的情況,兒子就篡不了一家之主的位。

“過除夕了,確實應該給祖先說一聲。”朱魏氏應了一聲。

老朱家從山東老家,帶來的一件很重要的東西,就是老朱家的宗譜。

宗譜帶到東北來之後,就供在了老朱的堂屋。

擺好了香案,擺上了各色貢品。

“爹孃,開山給你們磕頭了,文他娘把你們海南請來了海北……”

“爹孃,保護我們一家平平安安……”

祭祀起來之後,就有點小傷感。

畢竟不管是什麼原因,客居異鄉都不是什麼值得開心的事。

朱傳文的爺爺,是前幾年沒的。

就是朱開山離開家那一段,因為滿清背刺了朱開山,官府抓不到朱開山。

就抓了老爺子,關押一段的後果,就是老人直接沒了命。

“你們幾個,過來給祖先磕頭。”

朱傳文帶著鮮兒、傳武和傳傑,也給磕了一個,每個人說了幾句之後,才完成了儀式。

老朱家一家雖然來到了東北,但還是保留了不少山東的習俗。

因為滿清是封建王朝儒家當道,山東又有那一家在,一直推崇自己是禮儀之邦,山東算是禮儀最多的一塊地區。

“好了,文他娘,下餃子,咱們吃年夜飯,吃餃子吧。”

等把祖先給安排完,也就輪到活著的人。

下一項活動,是吃年夜飯和餃子。

老朱家的年夜飯還是很豐盛的,雞鴨魚肉,算是養養俱全。

爺四個年前沒少往山裡跑,雖然沒有獵到什麼值錢,熊和貂這些經濟價值高的獵物。

但是狍子野豬,野雞兔子到處都是,存下了不少的肉食。

在這個有天然冰箱的地方,埋到雪裡,吃到春暖花開不是問題。

跟前幾年的除夕宴,不是一個檔次。

要留在山東的話,就算是過年,最多不過是吃點煎餅卷白菜蘿蔔。

“好了,可以吃餃子了。”

吃飯最積極的永遠是傳武,看著吃飯的態度,也不能傳武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