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這是旅遊開發公司,不符合我的專業,我哪裡懂得這些。你現在公司就做的挺好了,我哪敢給什麼指導。”

興傑平時對外主打的還是一個謙遜。

甚至有一些過分的低調,完全沒有年輕熱血的這個時期。

“這怎麼不是你的專業,不管什麼公司目的都是為了賺錢。你雖然不懂旅遊,但你懂經濟,懂怎麼賺錢就行。哪一家公司,不為了賺錢啊。”

具體的經營,興傑可能因為沒有經驗真的不擅長。

但是怎麼發展公司,發展的大方向,對興傑來說,還是挺專業對口的。

“大哥,那我就試著說一點?”

“有什麼就說什麼,咱們兄弟哪還需要藏著掖著。”

對於興傑能有什麼建議,顧兆成還是期待的。

“大哥,你聽說過碳中和嗎?”興傑一臉興奮的問道。

“沒有。”顧兆成搖頭。

“大哥,碳中和就是……”

其實就是一個環保問題,企業或者一個地區,碳排放和碳吸收能夠相對的抵消,實現一個零排放。

“興傑,你這書沒有白念,就是比大哥懂的更多。”

興傑的理念肯定是一個好的理念。

“大哥,如果可以實現碳中和,那咱們林場也就不用等到樹木成才的時候,才可以盈利,當把樹苗栽下去的時候,就開始為林場創造利潤。”

碳中和這玩意想要盈利,就是把林場多餘的碳吸收指標。

賣給一些需要碳中和指標的企業。

需要碳中和指標的企業,大多都是一些需要出口的企業。

沒有達到碳中和、碳達峰的企業,產品不能投入到國際市場。

這玩意陰暗點的說法就是,發達國家控制發展中國家生產成本的手段。

想要達到碳中和,實現減排,企業就需要巨大的投入。

這些環保的投入,肯定都要分攤到具體的產品上去。

失去了價格優勢,本身又沒有技術優勢的情況下,很多產品就會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

這個東西能在國際上透過,主要是環保,算是政治正確,也確定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如果所有人都要擺爛,也就談不上什麼可持續發展。

“興傑,你這想法是好想法,但是這玩意才是剛剛受到重視,咱們林場要依靠這些賺錢,起碼也要等有了一定法規出來再說。”

沒什麼法律要求的情況下,林場因為樹木植被多,有很大量的碳吸收,有不小的碳中和指標。

但是有指標賣不出去,目前來說,還沒有什麼現實意義。

概念提出的時間不長,這玩意就算是在國際上討論的火熱。

但還是一個超前的東西。

“大哥,我想搞碳中和的課題,這可以為咱們林場,整個林業都探討出一條新出路。”

興傑整個人忽然就熱血了起來。

興傑的這個思想境界,跟黃小萍確實不是一個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