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就到了八月末,又是一年的開學季。

學生不管願意還是不願意,都要開學去學校。

老顧家現在需要考慮上學問題的,也就只有一個顧兆喜。

“兆喜,你要帶走的東西,都收拾好了沒有?”

那存花這個老母親,到了這個時候,當然就是忙著給兆喜準備行李。

其他東西都好說,主要就是給孩子準備一套新鋪蓋。

這些年商品良莠不齊,黑心棉大把的的情況下,那存花並不放心現成的被褥。

還是要手工自己縫被子。

“不用特意收拾,到時候缺什麼我回家來拿就是了。”

省城離家才幾百公里,想要回來隨時都可以,兆喜看上去沒什麼離家的不捨。

對這孩子來說,去省城去邊河上學,區別沒有那麼大。

都屬於有假期和週末,想回來就能回來的情況。

“你真的不要我們送,自己一個人去學校報到就行嗎?”

那存花現在糾結的就是,兆喜去省城上大學,要不要人送。

不送的話,省城也不遠,就讓顧兆喜自己去,也不至於那麼讓人不放心。

如果要送的話,那就要討論一下去省城的人選。

“不要你們送,我已經是一個成年了,省城我也不是沒有去過,有啥不能一個人去的。”顧兆喜也到了一個獨立要強的年紀。

“你啥時候去省城了,我怎麼不知道?”

“咱們去深城的時候,不是到省城去了嗎?”

“咱們只是去機場,路過了一下省城,都沒去城裡,算啥去過啊。你要不想我和你爸送的話,要不要你大哥或者自強,開車送你去學校?”

“不用,不用,我誰都不讓送,我自己坐火車去。”兆喜擺手說道。

雖然兆喜拒絕的挺堅定,但第二天的時候,全家還是一起相送了兆喜。

不送去省城,也不送到邊河,但起碼要把人送上林場小火車。

這也算有一個孩子要離家外出求學的儀式感。

“兆喜,一路順風,注意安全,生活費花超了的話,你就別給咱爸說了,給大哥打電話,大哥給你打錢。”

等著所有人都對兆喜囑咐完了,顧兆成小聲對兆喜囑咐道。

顧長山管兆喜算是挺嚴格,給興傑生活費的時候是有多少就給多少,給一次興傑一年都花不完。

到親兒子兆喜的時候,顧長山一次就只給一個月。

給的錢也不多,可以保證吃喝,完全沒給兆喜娛樂方面的預算。

有這個時代打錢匯款方便的原因。

更主要的就是,對兆喜的自控能力沒信心,怕孩子亂花錢。

太多錢了孩子可能學壞,不一定會做什麼事。

顧兆成對兆喜也沒啥信心,沒給顧兆喜錢。

只准備兆喜生活費花超了之後,看情況給補充。

如果換到手機支付的時代,兆喜這樣的孩子。

明顯是一個星期給一次生活費更讓人放心。

“大爺,長山大哥,存花嫂子,你們全家都來了啊。”

小火車到前的幾分鐘,馬二姨也提著行李,和風勤到了小火車站。

“她二姨,你們家只有你一個人過來送鳳勤啊?”

相比於老顧家的興師動眾,梁家只有馬二姨過來送,多少顯的有些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