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怎麼做這個林場場長,顧長山有自己的選擇。

跟宋留喜老爺子一樣,六十多歲的年紀,工作了一輩子,早已經該頤養天年。

但是老爺子覺得自己對大山有虧欠,非要上山種樹一樣。

沒有人強迫,都是兩個人自己的選擇。

“爸,下崗這件事情,雖然職工該下崗的都下崗了,該領的買斷費也都領到了。但這事也不能算完全結束。這些人生計都還沒解決,你怎麼能說沒有事做?”

顧兆成給顧長山提醒道,下崗的事情,不把下崗職工安置好就不算結束。

一萬多塊錢兩萬多塊錢,在這個年代,雖然不能算少。

過平常日子的話,這些錢夠一個三四口之家,生活個好幾年。

但是在這個物資充沛的時代,這一兩萬塊錢,其實想花也很容易。

把房子給裝修一下,買上一套電視、、影碟機、洗衣機、冰箱這些日常家電。

再買上一輛摩托車當坐騎。

好吃好喝好穿的生活,也過不了多長時間。

就算林場的生活比較樸素,林場這些老爺們老孃們不敗家,但是這有數的錢,總有花完的時候。

不給這些人找個生計的話,這些人沒有錢生活之後,遲早是又要找顧長山的。

“不是有人已經出去打工了嗎?”

有著去年的一些先行者帶領,今年下崗的職工,沒有跟去年下崗之後,那麼毫無頭緒。

投奔一些早出去的打工人,還是可以找上一份工作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雖然大部分都是一些重體力勞動,但是能賺到錢,這些人能主動出去賺錢的人,也不會太挑剔。

“那林場內不是還留下了好多人,因為各種原因都沒有出去了嗎?”

林場之內,出去的人最多算是下崗職工的半數。

有人比較懶,有人吃不了苦,有人身體不行,有人家裡條件不允許,老的老小的小,家裡離不開人,這些人還是留在了林場。

在算上林場之內的婦女,林場之內的壯年人數量還是挺多的。

“兆成,你是說幫這些人找生計啊。”

“對啊,爸,這局裡不是給咱們支援了嗎,要農業專家給農業專家,要畜牧專家給畜牧專家,要技術人才給技術人才,要什麼給什麼,這麼好的機會不重視,可是要過期作廢的。”

讓顧長山回林場,給職工搞一搞再就業培訓。

怎麼都比一個林場場長,在山裡種樹好。

顧長山也就看著比較壯,但是身體也說不上多結實。

林場已經有這麼多職工種樹的情況下,也不差顧長山親手種的這幾棵。

幫著林場職工搞一搞再就業培訓,算是顧長山的政績不說。

也是真的在解決顧長山自己的麻煩。

要不然這些人沒有手藝,再年老沒有體力之後。

還是要回來要顧長山幫著找工作賺錢。

顧長山的為人,又不可能對這些,幾十年老工友的困難視而不見。

又沒什麼能力幫著解決,總不能當著林場場長,還帶著這一批糙漢,給人做裝修工搞裝修去。

“你說的也對,我這段時間是應該多往局裡跑跑,要一些支援。”

不是三道溝一個林場職工下崗,整個邊河的林場都在搞下崗。

這種情況下,當然是哪個林場更“困難”,越會爭取,局裡給的支援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