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大周冗官(第2/4頁)
章節報錯
也可以按其特長,各盡其能,把這些官員,安排到一些寫書,教書,編書的閒置上去。
雖然汴梁的讀書人,多的已經快裝不下。
但各個偏僻的州縣,其實還挺缺讀書人的。
讓這些人去偏僻的地方,實行教化,對地方明顯也是一件好事。
“這是可以清除一些冗員,但是又該怎麼樣少入?”
“減少蔭補,尤其是高階官員的蔭補人數,要減去大半,子孫近親,自然可以蔭補,但是長隨,門客這些,應該去除蔭補之列,而且蔭補名額不得轉贈。”
盛長柏這也算是違背了自己計程車大夫階級立場,但是蔭補制度,也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
保證國家的存續,同樣是在維護士大夫的利益。
只能保留住士大夫的核心根本利益,子孫的蔭補問題肯定不能削。
這是世家大族,代代可以官宦不絕的基本保證。
削去了子孫蔭補,整個文官群體都要炸毛,不只是盛長柏的肩膀承受不住這個抵制,就是皇帝同樣承認不住。
大周朝的冗官問題有歷史因數,當初太祖平天下的時候,採取的大多都是收編的政策。
亂世之時,各個地方政權,被大周收編了之後,為了維護地方的穩定,這些地方官員,保留下了大半。
沒有位置,就創造位置安置這些人。
但是現在大周,已經許久沒有開疆拓土,收編造成的冗員,可以不去考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另一個大周朝官員來源,是因為開始全面的推行科舉,之前是兩年一次,現在是三年一次,每一次都是幾百號人不等的人踏入仕途。
科舉是人才成才率,最高的一種官員選拔制度。
現在的三年一屆,已經算是科學和合適,這方面也不能改。
最後一部分的官員,來自於蔭補。
大周對臣子的善待,體現在方方面面。
大周朝蔭補的範圍之廣,數量之多,在各朝各代之中,都獨佔鰲頭。
大周也是第一個對蔭補進行了數量化的規定的王朝。
也就是說,蔭補的數量直接和官員的職位有關。
高階官員,比如說參知政事,也就是副相,不僅僅可以蔭及自己的子孫,親戚,甚至是自己家的長隨,門客,也在蔭補範圍之內。
總而言之,每一個當官的朝廷都分配了名額。
高階官員退休了,也有蔭補的名額,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而在特殊的時期,皇帝登基、皇子誕生這些重要的日子,大周也會對官員進行額外的蔭補,分發額外的名額。
雖然這些蔭補的官員,都因為沒有正經的科舉出身,大多前途有限。
但是大周朝冗員最嚴重的,恰恰也是基層官員。
開國初期,大周得國不光彩,為了拉攏讀書人,趙家都是各方面儘量的厚待讀書人,方便獲得支援。
現在趙家已經統治了大周大幾十年,正統的印象已經深入人心。
已經可以適當收回一些過分的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