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新朝新氣象(第1/4頁)
章節報錯
“嗯,桓王這樣處理最好,太皇太后他老人家,畢竟是仁宗的遺孀,應該有一份體面。經過此一遭之後,想來太皇太后她一個處在深宮的婦道人家,也再掀不起什麼風浪。”
念著仁宗皇帝,點了盛紘,盛長柏的進士,讓盛家有了今日的興盛和地位,盛長柏還是偏向於太皇太后一點的。
只要這老寡婦不亂搞事,念著仁宗的情分,盛長柏還是願意看到太皇太后有一個體面的晚年。
對於新帝來說,留著太皇太后,除了父仇報不乾淨之外,算得上百利而無一害。
這父子畢竟接手的是仁宗的江山,真處死了仁宗的遺孀,這父子倆怎麼都有推卸不掉的責任。
如果不是趙宗全把人欺負的太狠,沒有兒子的老寡婦也不會起什麼反抗之心,想要廢掉趙宗全。
留著太皇太后,還是可以表示一下,新帝懂得感恩。
對於完全掌握住朝堂,拉攏朝中趙宗全一直都沒收服了的舊勳貴,還是很有必要的。
新帝善待太皇太后,也能直接和趙宗全形成鮮明對比。
父子兩個對比一下,群臣自然就知道哪個品質更好,更值得賣命。
人品的差距,一下就出來了。
“桓王胸有溝壑,能顧全大局,心胸寬廣,待人寬和,確實是一副盛世明君之像。”顧廷燁讚道。
“說說吧,你和桓王不是在西北和西夏交戰的嗎,怎麼突然回到汴梁來了?”
雖然盛長柏已經猜出來了大概,但是怎麼樣也沒有顧廷燁自己解釋的清楚。
“這個事情,說來話就長了,當初先帝就不是要真的要處罰我……”
顧廷燁被貶,確實是兩個人一起演的苦肉計。
還有太后,舊勳貴,反對的文臣,這些外患存在的情況下。
趙宗全確實還沒有到,對顧廷燁卸磨殺驢的時候。
“那兵報是怎麼回事,西夏有沒有入侵我朝?”盛長柏追問道。
“半真半假吧,確實有一些賊兵,侵擾邊境。但賊兵只是劫掠百姓,沒有攻打大周的城池,兩國沒有大規模的交戰。”
西夏時不時的就搞點劫掠,在邊境算是常事。
損失不大的情況下,邊境官員彙報都可以說邊境太平。
“桓王兵敗,你戰死沙場的訊息,也是你們主動放出來的嗎?”
“對,是我們故意傳回來的訊息,又散佈出去的。”
顧廷燁又是一個肯定的回答,已經可以說今天的這場兵變,來自於趙宗全的主動算計。
“行啊,你顧廷燁瞞的夠死的,一點口風都沒有漏,你都不知道你家蓉姐兒,整日有多惦記你。”
到了這裡,盛長柏就沒繼續追問了。
這次的事情,可以說是趙宗全自己主動動的手。
引蛇出洞,給自己的反對者機會,想要把越來越壯大的反對者們,釣出來一網打盡。
趙宗全沒想到的是,現在玩死了趙宗全自己,屬於主動算計,然後玩脫了的情況。
玩脫的關鍵,就在於趙宗全被馬輝控制了太長時間。
原因在於,馬輝帶領的叛軍,攻入皇城,攻入福寧殿,比想象中更為順利。
桓王和顧廷燁帶兵來援的速度,也比想象中的慢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