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是十月或者是十一月,組織州試,天氣要冷上許多。

第二個州試放榜了之後,留給讀書人的趕路到汴梁的時間,也短了許多。

其實也影響了開封府的經濟,要不是這次州試舉辦的晚的話。

十月份就該有舉子,帶著貨物到開封早早的擺攤賣貨。

然後東京城裡各種文會,活動,勾欄瓦舍,青樓楚館就都會早早火爆起來。

當然了因為老皇帝喪期的原因,娛樂場所不好光明正大的營業。

舉子就算能早早過來,場面也不會如往年火爆。

但是一萬多舉子進京,還是可以繁榮不少汴梁的經濟,都是過來消費的人。

...

雖然這次盛長柏同樣是閒著,但是不會無聊。

因為新皇剛登基的原因,朝堂上要比往常熱鬧許多。

朝堂上的權利之爭,要比老皇帝在時,立不立皇儲的爭論熱鬧多了。

本來皇帝登基之後,應該會和宰相有一場權利博弈。

但是因為趙宗全在朝廷,沒有任何根基。

得位也談不上有多麼名正言順。

畢竟論起血脈的親疏遠近來比,比趙宗全更有資格繼位的大有人在。

只是當初老皇帝擔心,在京城的宗室都被兗王給控制了起來。

才找了不住汴梁,又離汴梁最近的禹州趙宗全。

為了趙宗全能名正言順調兵,才立下了趙宗全為儲君。

老皇帝當初是不得已,趙宗全可以說是撿了漏。

現在趙宗全為了能把位子坐安穩,從法理上站得高點,不讓宗室裡面有人起異心,把自己便宜老孃,太后請了出來垂簾聽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太后垂簾聽政也是大周朝的老傳統,死去的老皇帝,十歲出頭就繼位,也被太后垂簾了十幾年。

老皇帝也是二十多歲,終於熬死了先太后,才掌握了國家最高權利。

一對便宜母子,因為相互需要的原因,你幫我正位,我送你權利,相處的不錯,現在可以說是真正的母慈子孝。

朝堂上就成為了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

宰相韓大相公是一波,大部分朝臣都站在宰相這邊。

畢竟韓大相公代表著的是士人的利益。

限制皇權是文臣一直在做的事情。

以太后為首的舊時代勳貴是一方力量,這些人的利益需求,是保持住自己手裡的權利。

以皇帝為首的禹州一夥新時代勳貴,又是一個政治團體。

這些人跟著趙宗全上了位,當然是希望自己一夥兒掌握著最多的權利。

現在朝堂上最大的一夥力量,當然還是宰相為首的文官集團。

皇帝和太后的力量,加起來差不多才能和宰相抗衡一下。

宰相韓大相公算是一個標準的儒家文人,可能沒有做權臣的意思。

但是太后一個後宮婦人,哪裡懂什麼治理國家,國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