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個無關功名的發解試,皇帝已經把官宦子弟都單獨列了出來,單獨參加“別頭試”,不佔用平民考生的名額。

寒門考生,也是要照常的聚在一塊喊一喊,叫一叫,呼籲一下不公。

當然了,這並沒有什麼用,能分開考試,已經是對寒門考生最大公平。

等這些考生,真能考中進士做官之後,也就適應了這個規則。

地方上的州試,朝廷不好監督,真的不劃分開來了,讓地方官員有操作空間,寒門考生更沒什麼機會了。

長楓雖然是一個庶子,但是在盛家,和盛長柏也是一個待遇。

因為長楓要科舉,盛家又一次進入了臨考狀態。

僕人保持安分,主家保持安靜,倒是挺讓人省心的。

對於“別頭試”,盛紘還是沒那麼重視。

官宦之家,普遍不看重這個,考試難度不夠,考過了也不算多大成就。

這個級別的考試,也就是參加普通州試,成績在前幾名,甚至只有一州解元,才能得到一定的關注。

到了考試這天,也就是林檎霜和墨蘭,去考院送了長楓。

表面上一家人,但盛家實際上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是把親疏遠近分的很清楚。

一個媽生的,才算是一家子。

“長楓,你這次發解的名次不是很好,到春闈前,你就不要出門,在家裡好好的溫書吧!”

盛紘對於盛長楓,只是過了別頭試,中等名次的成績,顯然沒那麼滿意。

採取的措施,就是把盛長楓關在了家裡讀書。

過了十五週歲,盛長楓有了在賬房上,自由支取錢財的權利以後。

也是過了好一段時間瀟灑日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每天除了在學塾之外,也不怎麼看,整天就是出去參加什麼文會,詩會。

寫一點酸詩爛賦的,因為出身官宦,大筆撒錢的原因,也能得到了一些人的吹捧。

在一幫子人的吹捧之中,盛長楓也就迷失了自己,變的飄了。

整天就更追求的寫詩作賦,把經義,策,論,文章都拋一邊去了。

科舉的經義文章,真的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盛長楓的科舉課業表現,真的就還不如去年的時候。

也不是盛長柏成績太好把盛紘胃口養叼了,只是單純因為別頭試的中等名次,說明盛長楓課業水平真是不怎麼高的。

過了“別頭試”的官宦子弟,排名中後的大半考生,質量是要遠低於參加州試的寒門考生。

就是一群混子,可以說根本沒有過省試參加殿試的可能。

盛長楓的成績,也就只能算這批混子裡面好一點的。

汴京別頭試的前一二百名,才是真正的精英,大半都能考中進士。

這一科不中,後面幾科大半總是能考中的。

水平又要比普通州試的寒門考生,要高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