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第一天入值(第2/4頁)
章節報錯
也是盛長柏進士科及第的原因,被皇帝賜予了綠袍。
要不然以盛長柏的品級,也就只配穿一穿青袍。
報到之後,就被分配到了崇文苑邵文館。
崇文苑是國家圖書館的統稱。
崇文苑包括了,昭文館、史館、集賢院,謂三館,秘閣,龍圖閣,稱之為兩閣。
昭文館掌管收藏經、史、子、集四部及修寫校勘等事。
史館是監修國史的機構。
集賢院負責收藏校勘典籍。
秘閣是皇家收藏,珍惜古籍,書畫的地方。
龍圖閣是專門收藏太宗御書、文集和有關他的典籍、圖畫、御用之物的紀念館。
聽一下這個名頭,就知道崇文苑,是大周朝,官方最高的學術機構,是一個大老雲集的地方。
昭文館和史館由當朝宰相韓大相公兼領。
其他的編撰人員均為朝臣充任,直管和檢討須由京官以上的官員擔任。
集賢院等級略遜,主持者也都是大學士、學士、直院、校理等學位極高的官員主持。
當然了裡面真正幹事的高官其實不多,這些館閣之職,更多的是大老的貼職,加官,是一種榮譽稱號。
鼎鼎有名的包拯,就一直掛著一個龍圖閣直學士的館職。
盛長柏雖然現在只是從八品,品級不高。
做的也是最低檔的校檢,不是編修工作。
但是能進館閣工作,盛長柏已經可以稱得上是“文壇名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剛剛入職,盛長柏就分配了一份工作,校檢後漢書的一篇。
說實話,這份圖書館的工作,遠沒有盛長柏想的那麼清閒。
因為在大周朝之前,中原經歷了將近百年的動盪亂世。
各種經史典籍,都散落,損毀的厲害。
大周朝剛建立的時候,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加起來只有一萬多卷。
就這個規模,甚至不如盛世之時,一家一族私人圖書館的藏書量。
所以大周建立之後,搶救散失的圖書典籍就成為了一個重要任務。
這明顯是一個長期工程,開國至今,收集了幾十年,還處在一個收集的高峰時期。
集賢苑的一幫子官吏,就是為了收集各種典籍而設的。
這堆人負責的就是尋訪,抄寫,印刷,各種古代典籍。
這些書,收藏到了國家圖書館,也不是就不用管了。
就輪到了盛長柏這些校書郎,校勘書籍。
在大周朝之前,甚至都沒有印刷術,都是手工抄寫的書。
經過一個傳一個的攥抄,這裡面難免混上了一些良莠不齊的人,典籍難免就有不少的謬誤。
普通的書錯一點沒那麼重要,但是重要的經史典籍,差一字意思就完全變了。
除了校檢這個之外,也要校檢思想。
有一些不符合當權者利益的話,該刪也是要刪的。
盛長柏現在做的是最基礎的工作,還不需要考試典籍裡面的思想,合適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