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現在在水下,即便蘇少川心裡再怎麼吐槽,也是無法說出來,看華子那樣,上去幫忙就完了。

幫著他把腰間的網兜給解了下來,同樣拴在1個礁石上,隨後遞給1把小撬刀,示意他和自己來。

剛才在抓那隻杉龍的時候,蘇少川是發現了有1處礁石上似乎有不少的生蠔,現在帶著華子去撬1點回來,回去蒸著吃挺好的。

要是數量比較可觀的話,就晚上搞個燒烤吃吃,佐料啥的船上都是有的,反正今天晚上夜釣應該是少不了的。

等到蘇少川帶著華子湊近1處礁石堆的時候,才發現礁石上面生長的不是生蠔,應該是牡蠣,數量還真的著實不少。

嚴格地說,生蠔屬於牡蠣的1種,很多時候很多地方也都把“生蠔”稱為牡蠣,但是牡蠣和生蠔應該算是兩種並不完全相同的東西來的。

牡蠣是軟體動物,有兩個貝殼,1個小而平,另1個大而隆起,呈類3角形,背腹緣呈8字形,右殼外面淡黃色,具疏鬆的同心鱗片,鱗片起伏成波浪狀,內面白色,殼的表面凹凸不平。

其實牡蠣還是有很多的別名的,蠣蛤、牡蛤、蠣黃、海蠣子、蠔子等說的都是它,在不同的海域生活著多個牡蠣品種。

生蠔是牡蠣品種中個頭比較大的1種,個頭大的1個帶殼的就能在1斤以上,它1般是生長或者是養殖在江河與大海交融之處,在半鹹半淡的內灣淺海上。

由於適合生長條件的限制,它的數量上比其它品種的少,因此它的經濟價位1般比較高,平時我們吃的碳烤生蠔就是這種了,而且還都是小傢伙居多。

好的生蠔要比牡蠣貴上不少,主要是它們的營養價值相比較,生蠔是要遠超牡蠣的。

比如它們的含鋅量對比,牡蠣和生蠔之間的差別就十分驚人每100g生蠔裡面含鋅71.2g,而同樣重量的牡蠣含鋅只有9.39g,也就是同樣的生蠔是普通牡蠣的7.6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其實單純的就鋅含量而言,生蠔還真的絕對就是海洋貝殼類的佼佼者,是要遙遙領先於其他的天然食物的,幾乎再無1種食物可以望其項背。

而牡蠣雖然比生蠔差遠了,其實它也是很好的1種海洋生物,它的肉不僅可以食用,我們經常吃的蠔油其實就是它提製出來的。

除了而這些之外,牡蠣的肉,殼,油其實都是可以入藥的,可以說渾身都是寶,但是因為數量繁多,價格方面並不貴。

其實在蘇少川還沒有賣大魚船出海的時候,他和華子開著那個小釣魚艇經常是可以看到這些牡蠣的身影的,1些礁石或小島上還是比較繁多的,只是他基本都不在意。

除了華子手欠,偶爾會扣幾個下來玩玩之外,沒多少人把它當回事,不過也有1些當地的人,閒來無事拿它當做魚餌。

看到這1大堆玩意是牡蠣後,蘇少川就沒了興趣,朝著華子揮揮手,示意他差不多該上去了,誰知道第1次下水的華子,看啥都想去薅1把,直接拿出漁叉就撬起來了。

剛遊動幾下的蘇少川無語的看著他,牡蠣這玩意海鮮市場裡面有很多賣的,價格還特別的便宜,就算全部把殼都給去掉了,只剩下裡面的肉,1斤也才賣2十多塊錢,你這麼用漁叉撬合適嗎。

雖然牡蠣他也挺喜歡吃的,但是也不用這麼飢不擇食吧,反正蘇少川是1次都沒有撿過牡蠣回去,想吃去海鮮市場買點就是了。

而且牡蠣這玩意處理起來還是有點麻煩的,要想要把裡面的肉撬出來,1不小心就會把手劃破,沒看菜市場裡面那些專門撬牡蠣肉賣的魚攤販們,那1雙手比簡直比工地上面搬磚的人都要粗糙,基本上都是滿是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