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無論那條大黃魚是如何的後悔,終究是無濟於事,你都已經把蘇大劊子手的魚餌給吃下去了,還想去脫逃,恐怕想的太美好了吧。

在大黃魚張大嘴巴咬下去的那1刻,蘇少川頓時渾身1震,魚竿稍有往下彎曲,蘇少川就張手抬杆刺魚,那條為自己嘴饞後悔餘生的大黃魚的魚唇頓時被堅硬的魚鉤刺破!

既然這傢伙可能是大黃魚,蘇少川心裡可就謹慎多了,不僅收線動作放緩不少,連整個釣魚的節奏都有點劉雲偉的感覺,讓1旁的劉雲偉也是感覺心中甚慰。

這條大黃魚終究未能逃脫蘇大劊子手的手心,幾分鐘後被蘇少川給拉出水面,用抄網給抄了上來,蘇少川趕緊把抄網裡的魚拿出來仔細觀察了1下,還真的是大黃魚!

大黃魚是石首魚科、黃魚屬魚類,主要棲息於沿岸及近海砂泥底質水域,大多棲息於中底層水域,會進入河口區。

大黃魚很討厭強光,喜歡混濁的水流,1般會在黎明或者黃昏或大潮的時候上浮,白晝或小潮的時候則下浮至底層,主要以小魚及蝦蟹等甲殼類為食。

生殖季節到來時會群聚洄游至河口附近或島嶼、內灣的近岸淺水域分佈於西北太平洋區,包括中國、日本、韓國、越南沿海,在中國分佈於黃海南部、東海。

大黃魚作為1種名貴的經濟魚類,有著各種各樣的稱呼,最常見的有黃花魚、黃瓜魚、黃金龍、金色傳說等,名字1看上去就很高大上。

而大黃魚的價格,自然也是能對得起它的名字的,按照單價來計算的話,遠不是金槍魚什麼的能比的,就是東星斑和老鼠斑都是小弟弟。

大黃魚被譽為“國魚”,曾經是中國4大海魚之首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烏賊),現如今野生大黃魚已經趨於瀕危物種,產量極低,物以稀為貴,價格已經不是1般人能接受得了。

在市場上,野生大黃魚的價格1般是按照個體大小分成很多種價格的,像3兩以內的野生大黃魚價格實際上不貴的,1般就在1百多塊錢1斤的價格,並不算多貴,只是著實小了點。

而3兩到半斤的野生大黃魚則是在3百多塊錢1斤之間,半斤到8兩的野生大黃魚也就是在5百塊錢左右1斤這樣的價格,也是蠻受1些人的歡迎的。

眾所周知,海魚的價格向來是越大越值前,而大黃魚作為被喻為“海中第1魚”的存在,自然也是不例外的。

真正開始價格飛起的是從8兩到1斤開始,這樣重量的野生大黃魚就要賣到千把塊錢1斤了,而1斤以上的大黃魚的價格那就更貴了,1斤至少1千兩百塊錢塊錢起步。

而每增加1個重量檔次,大黃魚的單價就上1個檔次,甚至於後面單價上萬1斤的都有,總之是重量越大,大黃魚的價格就階梯型的往上漲。

現在的野生大黃魚已經很稀少了,已經和東星斑等珍稀魚類1樣,瀕臨滅跡的邊緣,不過現在人工養殖的東星斑和大黃魚都已經興起了,市場上還是比較常見的。

只不過想在釣野生的大黃魚可就沒那麼簡單了,真的只能是碰運氣的說,不過每年是9月到十1月之間是黃魚季,很多人都專門租船出海釣魚。

因為這個時候大黃魚已經成長的成熟,並且它已經過了產卵期,保證了大黃魚等1些魚類的選擇以及生態魚苗的繁殖所以,每年的3~5月、10~11月都是釣黃魚的最好季節。

其實以前的大黃魚還是蠻多的,特別是在我們的建國初年都還算是海洋中比較常見的魚類之1,可是隨後出現了幾次致命的撈捕,讓大黃魚1些子成為了瀕臨滅絕的海洋物種。

因為大黃魚的魚鰾能發聲,它會在生殖期間發出類似於“咯咯”的聲音;所以當大黃魚在魚群密集時聚集在1起的聲音則會如水沸聲或松濤聲1樣。

而這樣的情況就被以前的漁民經常利用,利用共振的原理去捕撈大黃魚,才導致了現在大黃魚變得如此稀少。

這種作業方式是明朝嘉靖年間,廣東潮汕發明的,專門捕撈大黃魚,又稱敲黃魚,敲梆作業,敲竹槓。

這種作業方式是利用聲學原理,由兩條母船和幾十條小船,圍成1圈,不斷敲擊綁在船上的竹板,縮小包圍圈到1定距離,再加大敲擊力度,敲擊引起大小黃魚等石首魚類的耳石共振,震暈後再進行捕撈。

敲罟作業成本很低,而效率又非常高,但凡像大黃魚這樣的石首魚科魚類,1旦發動作業,基本大魚小魚1律昏死,可謂是滅絕捕撈,比下個什麼絕戶網那是狠毒的多了。

自從1954年,敲罟作業由廣東汕頭傳入福建之後,進行了全省的推廣,當地漁民也獲得了高產,隨後各地的漁民都紛紛效仿,逐漸全國傳播開來。

單單在1957年,僅浙江的溫州地區,大黃魚的年產量就達到近十萬噸,相比之前的年產量,直接增長了2十倍,可見有多恐怖。

而隨著大4捕撈大黃魚,大黃魚的產量也急劇增長,帶來的卻是大黃魚價格的急劇暴跌,最巔峰的時候,大黃魚的價格每斤只有幾分錢,而個頭小的,根本沒人要,都是直接被扔在路邊漚肥...

直到1958年,歷時兩年的敲罟作業,才被地方政府作為1種有害漁法,在浙江地區叫停。

但是在19591961年,這3年自然災害期間,由於糧食極度的短缺,為了不被餓死,許多地方又開始把注意力重新轉移到大黃魚的身上,向大海求生存,重新恢復了敲罟作業,也緩解了1些糧食危機。

在1963年3月,g院再次下達了《關於禁止敲罟的命令》,敲罟作業也正式的被第2次叫停。

可是隨後的h大革命期間,許多地區又再次恢復了敲罟作業的捕魚方式,讓大黃魚再次受到了重擊。

然而真正給予大黃魚種群致命1擊的,是在1974年,浙江省組織了兩千隊漁船前往大黃魚中心漁場捕撈生產,大黃魚的產量達到了16.81萬噸的最高紀錄,此次直接讓大黃魚徹底的退出了歷史舞臺了。

自此東海大黃魚資源急劇衰退,可憐的大黃魚幾乎銷聲匿跡,短短23十年時間,1個種群便這樣輕易被毀滅,不得不令人感到唏噓。

喜歡失業的我竟成了釣魚佬!請大家收藏:()失業的我竟成了釣魚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