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都是廢物來人,把他給朕拖出去斬了”

金鑾殿上,朱允炆看著手中的戰報,差點就沒將眼前的龍桌給掀翻

就在兩個月之前,朱允炆剛剛聽聞前線連番大捷,正喜出望外以為朝廷平定了一個大患的時候,還沒等他高興多久,便傳來了明教死灰複燃,各地都出現了明教起義軍的身影,雖然有著六大派出頭去解決此事,但這依舊不能平息朱允炆心中的怒火,可還不等他這股怒火發洩出來,北方再次傳回了噩耗,朝廷的兵馬之中藏有明教的人,在北伐大軍剛剛將濟南城攻下的時候忽然叛變了,沒有絲毫防備的朝廷大軍瞬間被大的死傷數十萬,更是有更多的人逃散,僅餘數十萬在梅殷的帶領下敗退了回去

而這還不是最壞的訊息,就在梅殷大張旗鼓的在換回那些逃兵的時候,那邊剛剛被擊退的燕王兵馬再次死灰複燃了,不僅不費一兵一卒的將濟南府給拿了,還一往無前的開始南征,將梅殷的兵馬打的節節敗退,如今一般的大明江山已經落入了燕王朱棣的手中

這幾個月,朱允炆想要等來的轉機並未再出現,反倒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噩耗,與此同時,那邊明教的起義軍在戰火之中越鬧越大,比滾雪球來的速度還要快

不過這時候明教起義軍卻已經不是朱允炆的心頭大患了,他反倒希望明教起義軍鬧的更大一些,那燕軍之所以這麼久才打下一般的大明江山還多虧了那些起義軍在其中阻撓,這起義軍不僅是在南方出現,北方出現的更多,因為那邊被戰火洗禮,基本上到處都是吃不上飯的人,不加入明教起義軍那就只能等死,至於此時的燕王,糧食用來充當軍糧還不夠呢,哪來的糧食賑災

而南方卻反而要好很多,一來南方並未收到戰火的影響,二來,如今恰好到了金秋時節,又是一年秋收的大好時光,朱允炆這次倒是很聰明,直接免了百姓一年的賦稅,而且還勒令下面的官員上到滿朝文武下到知府縣令,都不準收取任何賦稅,鄉紳富戶更是不能剝削百姓,若有舉報,直接交由錦衣衛接手

這一鐵令倒是讓朱允炆的賢名在百姓之間流傳了開來,讓明教的起義軍一下子收縮了很多,不過者卻阻撓不足朱棣的兵馬南下的速度,沒辦法,一來北方經受戰火,很多糧食都沒能等到收獲就被糟蹋了,而且有更多的地方根本就沒人去耕種,致使如今即使想要徵糧也是無糧可證,逼得朱棣不得不以戰養戰,必經南方恰好就在秋收的時節,朝廷又免去了一年賦稅,又打把糧食等著他們去徵收,二來,如今朝廷兵馬遭遇突變,朝廷還沒來得及重振旗鼓,他們要乘勝追擊,若是等朝廷再次組建了兵馬支援上來,他們再想這麼快的爭城掠地就難了

朱棣從來不懷疑朝廷能否再增加百萬大軍,別看朝廷現在跟空盒子一樣,但那隻不過是表現,朝廷的兵馬只不過是太過分散,只要給朱允炆足有的時間,很快又能拉起一支兵馬,朝廷的底蘊在那裡,朱棣心裡面再清楚不過了,所以他不敢給朱允炆任何的時間

“三師叔,四師叔在一線崖等著你們去會和呢”

昆侖山下的小鎮上,一間客棧之中,一個身著道袍的小道士恭敬的對坐在八仙桌旁的俞岱巖說道

俞岱巖聽了小道士這話,與其他幾人對視了一眼

“除了我武當,其他五派是否已經到齊”

“啟稟三師叔,除了我武當之外,少林、峨眉、崆峒、昆侖都已近來了,唯獨還有華山派路途太遠還在路上”

“嗯我武當只來了你四師叔一人嗎?”

“啟稟三師叔,我武當只有四師叔一人前來,而且下山前師叔祖有言,我武當與明教有些淵源,讓四師叔與諸位前輩說聲抱歉,武當只除魔頭。絕不濫殺無辜”

小道士這話一出口,其他幾人聽了心裡面別提多憋屈了,可那又如何?這話是武當張真人說的,他們就算心又不喜那也只能憋著

俞岱巖聽到小道士這話,再掃了眼其他人的臉色,便知道這幾人心裡面都在想著什麼,不由的臉上也有些尷尬,不過這話是他師父說的,他也不敢在這有任何的不願

“好了,諸位,如今六派已經到了五派,我們是否應該出發前去會和了”

他們六人一個月前就趕到了這裡,一直小心翼翼的探查著明教在一線崖是否設下埋伏,為六大派的到來做著準備,如今六大派的人基本上已經到齊,到時候只等華山派一到,便能齊上光明頂,他們也不用繼續流落在外,是時候回去會和了

其他幾人對視了一眼,他們倒是沒有意見,必經華山派就算晚一些那也不過是這一兩天的事,出發的時間大家都是算好的,基本上會在同一時間到這裡

“阿彌陀佛,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出發吧,也不能讓他們等久了,而且我們若是不到,明教忽然突襲也是麻煩”

六大派此次雖然也都有絕頂高手前來,但相比起明教他們還是有些不足,所以他們六人還是盡早趕去以防不測

“空性大師所言在理,那我們就即刻趕過去吧”

這裡距離一線崖也沒多遠,以他們的腳程,也用不了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