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山東參政鐵將軍發回急報,燕軍大舉圍城,如今大小戰役已經不下十起,那燕王似乎想要在入冬之前將濟南城拿下,如今根本不計耗損的強攻濟南城,而濟南城中的聯軍內部卻有著並不和諧的聲音,那武定侯世子與西平侯世子似乎生有不和,濟南城守的分外艱難,鐵鉉怕再如此下去,一個不慎濟南城會被對方以計取之所以,希望陛下能夠定奪”

金鑾殿上,太師方孝孺手中捧著一份奏摺,恭敬的說道

方孝孺話音一落,一旁的小太監連忙上前將這奏摺捧過送到朱允炆的龍桌上

朱允炆將那奏摺拿起看了幾眼,然後放下看著下面的方孝孺詢問道:“那太師對此事怎麼看”

方孝孺一聽朱允炆之言,連忙回道:“眾心和才無往不利,領軍最忌軍心不合,如今濟南城中的大軍是由武定侯世子所領的援軍與荊州軍以及西平侯世子所攜帶的援軍,之外還有我朝廷派遣的數十萬兵馬以及那些原本各城的守軍彙編而成,如今可以說是個不統屬,常言道,雞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此時濟南城中的聯軍急需以為元帥統領,方能杜絕這等後患,所以老成懇請陛下選定以為元帥人選統領這支援軍抵禦外敵”

方孝孺的話很是誠懇,但落入朱允炆的耳中卻讓他每天皺了皺

元帥可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定奪的,元帥不同於將軍,在戰場之上有獨斷之權,甚至有先斬後奏之能,這等全力對於帝王而言卻是最為忌諱的

再者說,如今的朝中多位文成,武將本就不多,能用的基本上都被先帝給斬光了,此時一時間從哪去找一個有著領兵之能的元帥前去統領這支雜軍

下面的方孝孺似乎已經知道朱允炆心中所想一般,不等朱允炆有所回答,他便再次開口道:“陛下,那山東參政鐵鉉將軍素有領兵之能,之前更是被陛下派遣跟隨援軍一起駐紮在濟南城,對於濟南城中的情況最為瞭解,如今此事更是他說提及,陛下倒不如就將其封為聯軍的元帥,統領大軍據守濟南城,若他真的才能突出,陛下倒不如加以重用,若他將濟南城失落,其便是罪上加罪,倒是陛下也可數罪並罰”

“嗯?”

方孝孺的話讓朱允炆一愣,不過很快他便點了點頭

“太師所言確實也有理,不過這鐵鉉的領兵之能”

“陛下,這鐵鉉並非是文官,他之前就有過領兵作戰,以擅守出名,所以將此人提拔為聯軍的元帥,讓其不用突進,只需守住濟南城,拖上一兩個月,等到天時入冬,天氣寒冷,那燕軍再想攻城卻也無能為力,若他不退兵,那不說戰死之人,單單因天氣凍死的就要對燕軍士氣造成影響,到時他只能選擇退兵來年再戰,如此一來,有了這段時間,完全可以將援軍都整合一路,陛下也可再次調兵等到來年開春便開拔北上,趁著燕王再次兵發濟南之際大舉收複失地”

方孝孺一篇長篇大論瞬間畫下了一個美好的未來

朱允炆聽了卻是眼前一亮

“太師之言確實有理,既然如此,那朕便命山東參政鐵鉉接掌援軍元帥一職,全權統領濟南城中的援軍,一併賜下元帥大印,不日送往濟南府,並賜下尚方寶劍,掌先斬後奏之權,若有人敢於違背,便是違抗於朕”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朱允炆話音落下,方孝孺當即便跪地叩恩道,緊接著滿朝的文武便全都跪地齊喝

朱允炆見到這一幕,臉上也不由的露出一絲笑意

“嘭”

“來人”

“執本王的手令前往濟南府,交於張玉,跟他說,若是一月之內再不能將濟南城攻下,那他便軍法處置”

“是”

看著侍衛的背影離去,朱棣的臉才好上一些

大軍圍困濟南府已經將近兩月,可卻久攻不下,如今燕軍損兵折將,濟南府卻如同堡壘一般,這如何不讓朱棣心怒

“王爺,無需如此,濟南府被攻陷只是早晚的問題,張玉之所以如此之久都不能將濟南府給攻佔,只不過是那濟南府中的朝廷兵馬眾多,又早做準備,所以才會如此難攻,不過此也是其弱點所在,濟南城中的守軍並非朝廷一脈,其中還摻雜著多路兵馬,並不能同屬,我等完全可以略施小計,挑起聯軍內部的爭端,我等坐看風雲,最後輕松摘取濟南城這個果實”

說話的卻是一身僧袍打扮的姚廣孝

姚廣孝的一番言辭,卻讓有些暴怒的朱棣慢慢冷靜了下來

“濟南城中兵馬多大一百多萬,又有堅城固守,就算用計,也並非短時可以見效的,如今天時已經入秋,不日便要入冬,天氣漸寒,若不能月餘之內將濟南城拿下,那等天氣一冷,我軍便不得不暫且退軍,此對於我軍計程車氣的打擊必然不小”

站在那的姚廣孝聽到朱棣之言,也是不由的沉默片刻,不過很快便開口回道:“陛下,如若不然,便調遣數門鐵炮用於攻城”

此時的鐵炮並非後世那般,如今鐵炮不過緊緊是一個圓滾滾的鐵球,射程也是有限,所以在戰場上倒是並不多見,不過若是用於攻城,卻也是一個十足的利器,只不過唯一的弱點便在於,用鐵炮攻城對於城池的損壞實在太大,即使攻下了城池,日後想要以之據守便要分出經歷去再次維護,實在太過麻煩,所以如若不需要即使朱棣也很少會用到這種東西

“鐵炮”

聽到姚廣孝之言,朱棣最終喃尼了一句,緊接著眼中便閃過一絲狠

“好,哼,讓他城門再堅,在鐵炮之下,也是飛灰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