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在鋪子裡的時間多些,白天經常不在莊子裡,可家裡除了她,別人都不認識字,周氏急著知道吳明的訊息,就讓王玟拆了信讀給家裡人聽。

王玟帶來的除了信,還有吳明捎回來的東西,比如縣城裡買不到的書籍,新鮮玩意,京城特産,還有給家裡人捎的各種禮物,以及特意給荷花買的京城有名的胭脂鋪裡的胭脂水粉,每次都變著樣子往家裡送。

周氏每次麻煩王玟又是送信又是送東西,還要給他們讀信,總覺得欠了王玟人情,每次都留著他吃飯,捎帶莊子上的新鮮玩意回去,家裡人少,周氏要帶孩子,田大強忙著春耕,只有讓杏花幫忙招待了。

這麼一來二往的,王玟和杏花倒是越來越熟了,杏花說話時不時就嗆著王玟,王玟卻是好脾氣總是笑嘻嘻的,他對莊子好奇,閑了就求杏花帶他在山上轉轉,看看田地,暖房,藥材,池塘之類的,兩個人總是在山上轉來轉去的溜達。

荷花經常不在家,自然不知道家裡的事情。

隨著春耕的來臨,鋪子的生意漸漸不如秋冬季節好了,這些日子田二民基本都在雅荷軒,雜貨鋪子則他交給了二掌櫃,只是十天八天的過去對對帳,就沒什麼旁的事了。

梅花依然在吃中藥做針灸,薛神醫說她的身子已經有了起色,但是還要繼續治療才行,這一兩年暫時還不能要孩子。

顧開元成日坐館,家裡的事情本就不多,顧大娘一個人就料理得十分妥當,倒讓梅花閑了下來。

荷花藉著跟薛神醫關繫好,又求薛神醫給馬老爹調理身子,翠花嫁到馬家之後,對馬老爹照顧得十分細心,他的身體已經有了起色,再經過薛神醫兩三個月的治療,到夏天的時候已經可以自行扶杖行走了,馬德勝對翠花和荷花是感激不盡。

馬老爹身體既然好了不少,家裡事情又有馬四姑照看,翠花就跟梅花商量,也想開個鋪子,賺點兒脂粉錢花花。

荷花一開始聽到她倆的話覺得很驚訝,她一直以為梅花和翠花就是古代典型的賢妻良母,沒想到她們居然也有開鋪子的心思。

可是她轉念一想,人都是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的,田家四姐妹,荷花算是一朵奇葩,小小年紀就聰明能幹,賺了不少錢,兩個姐姐看在眼裡,肯定都是心動的。再加上前不久杏花靠著暖房也開始賺銀子了,梅花和翠花就更按捺不住了。

都是一樣的姐妹,難道兩個姐姐反而還不如兩個妹妹?

荷花理解了梅花和翠花的想法,就給她們出主意,梅花擅長的是繡活,翠花的針線也不錯,而且性子剛強爽快,倒是挺適合做生意的。

針線鋪子幾乎都是跟女人打交道的,也不用擔心兩位姐夫嫌棄自家娘子拋頭露面,出去丟人。

這麼一說,梅花和翠花都覺得荷花的建議很有道理。

梅花有了孫府送的那些銀子,開個小針線鋪子是綽綽有餘,她託田二民租了個小鋪面,招了幾個繡娘,她負責技術,翠花負責跟客人打交道,又依了荷花的建議,讓田二民聯系相熟的行商,給鋪子裡進了些新鮮奇巧的花樣,很快就把針線鋪子開起來了。

這麼忙碌著,夏天不知不覺就快過去了。

轉眼田王氏的祭日就要到了,田大強雖然已經搬離了小田村,但是娘親的祭日還是要回去拜祭的,莊子離不得人,小六小七太小,只有讓杏花和荷花看著家帶著孩子,田大強和周氏坐著馬車回了小田村。

只隔了四五天,田大強和周氏就回來了。

荷花很是意外,算算路上的日子,田大強和周氏在小田村最多也就住了三天,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呢?